[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4929.0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0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振;刘亚坤;马梦蝶;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 |
代理公司: | 21200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晓亮;赵连明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抽水 蓄能 电站 供水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包括上游拦水坝、抽水电站和下游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站位于上游拦水坝和下游抽水该蓄能电站之间。上游拦水坝的水库取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下游抽水蓄能电站连通,用于给上水库A供水。抽水电站上方的上水库B、通过输水管道给上水库A供水;同时上水库B通过抽水管道与抽水泵连通,用于将下游下河道的水抽至上水库B。下游抽水蓄能电站上方的上水库A通过输水管道与下游水轮机发电组连接,用于发电。本发明可以通过水体自流发电,不消耗电能,不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可以蓄水定时发电,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通过小型抽水电站抽水,水体从高差小的地方上水,可以节省很多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消耗电能自动供水系统和一种可以节约用电的供水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网中负荷低谷时的电力,由下水库抽水至上水库蓄能,待电网高峰负荷时,放水回到下水库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但它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按理论计算,抽水蓄能电站每发电三度,最少需要消耗四度电,如果加上输电线的损耗,其实浪费了1/3的电能。现有的水电站利用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天然水流的流量,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水库的水电站考虑到水工建筑物安全问题,用于发电的水位差一定,发电量受到水位差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系统,包括上游拦水坝1、抽水电站8和下游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电站8位于上游拦水坝1和下游抽水该蓄能电站之间。
所述的上游拦水坝1包括水库取水口2、第一输水管道3和控制阀门A4。水库取水口2位于上游拦水坝1底部,取水口高程位于水库蓄水位以下,水库取水口2与第一输水管道3连通,第一输水管道3将上游拦水坝1与下游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A连通,用于给上水库A5供水。第一输水管道3上设置控制阀门A4;水库取水口2上设置拦污栅、闸门,拦污栅用于拦截水库泥沙与垃圾,闸门用于控制取水口开关。
所述的抽水电站8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水库B9、抽水泵11、控制阀门B10、抽水管道与进水管道。上水库B9通过进水管道与第一输水管道3连通,用于给上水库A5供水,并通过进水管道上设有的控制阀门B10控制进水量;同时上水库B9通过抽水管道与抽水泵11连通,用于将下游下河道的水抽至上水库B9。控制阀门A4关闭时,控制阀门B10打开,上水库B9水能通过输水管道为上水库A5供水。
所述的下游抽水蓄能电站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水库A5、水轮机发电组7、第二输水管道6。上水库A5通过第一输水管道3与上游拦水坝1连通,同时上水库A5通过第二输水管道6与下游水轮机发电组7连接,用于发电。
上游拦水坝1的蓄水位高度高于下游抽水蓄能电站中上水库A5的高度,上水库B9的高度高于下游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A5的高度;抽水电站8的上水库B9与抽水电站8中下河道的高度差为抽水高度差,下游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A5与下游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的高度差为发电高度,发电高度高于抽水电站8的抽水高度差,保证抽水需要的能量小于发电的能量。
本发明在河上游挡水坝1下方修建进水口2,在河道下游一与河道高差很大山体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山顶修建上池A5,上池A5与取水口2通过第一输水管道3(或水工隧洞)和控制阀门A4连通。河上游挡水坝1的蓄水位比上池高程高,打开控制阀门A4、关闭控制阀门B10,水库蓄水能够自动运输到上池A5,蓄满时关闭阀门4,存储在上池A5的水可已通过第二输水管道6与水轮机发电组7进行发电。在第一输水管道3沿途山顶上池与河道高差小的地方修一小型抽水电站8,抽水电站8中上池B9高程高于上池A5的高程,抽水泵11将河道水抽至上池B9,打开控制阀门B 10,上池B9的蓄水会自动运输到上池A5,利用上池A5与其下水库的巨大高差进行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4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壁机器人自动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方位机器人焊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