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阀多功能测试驱动缸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5125.2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恩;宗荣珍;杨样;杨博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3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拉机 运输 机组 制动 多功能 测试 驱动 | ||
1.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阀多功能测试驱动缸,包括: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气压缸总成(10)、液压缸总成(42)、液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56)、液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69)、气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91)、气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104);其特征在于: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通过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中的调压螺杆(5)与气压缸总成(10)中的气压缸盖(8)轴心线上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调压螺杆(5)同时穿过气压缸盖(8)轴心线上的圆柱孔、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中的第一调压螺杆密封圈(7)、第二调压螺杆密封圈(18)、第三调压螺杆密封圈(20)、气压缸总成(10)中的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轴心线上的圆柱孔;气压缸总成(10)与液压缸总成(42)共用气压缸总成(10)中的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同时穿过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上的圆柱孔、气压缸总成(10)中的第一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29)、气压缸总成(10)中的第二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0)、液压缸总成(42)中的液压缸活塞及活塞杆(41)轴心线上的圆柱孔、气压缸总成(10)中的第三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8)、气压缸总成(10)中的第四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40);液压缸活塞及活塞杆(41)同时穿过液压缸总成(42)中的液压缸盖(49)轴心线上的圆柱孔、液压缸总成(42)中的液压缸活塞杆密封圈(51);液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56)通过液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56)中的第一液压溢流阀阀体(54)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一液压溢流阀密封圈(52)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液压缸总成(42)中的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液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69)通过液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69)中的第二液压溢流阀阀体(66)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二液压溢流阀密封圈(64)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液压缸总成(42)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91)通过气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91)中的第一气压溢流阀阀体(88)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一气压溢流阀密封圈(80)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气压缸总成(10)的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104)通过气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104)中的第二气压溢流阀阀体(102)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二气压溢流阀密封圈(95)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气压缸总成(10)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包括:第一锁紧垫圈(2)、第一锁紧弹簧垫圈(3)、第一锁紧螺母(4)、调压螺杆(5)、调压手轮(6)、第一调压螺杆密封圈(7)、第二调压螺杆密封圈(18)、第三调压螺杆密封圈(20);调压手轮(6)中心加工有腰子孔;调压手轮(6)上端设置有与调压手轮(6)轴心线对称的两个圆柱形手柄;调压螺杆(5)由三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组成,且调压螺杆(5)上部圆柱体的直径大于调压螺杆(5)下部圆柱体的直径,其中上部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分别设置有外螺纹,下部最小直径的圆柱体下端设置有外螺纹;调压螺杆(5)上端的圆柱体上加工有与调压螺杆(5)轴心线对称的两个平面,调压螺杆(5)上端对称的两个平面的圆柱体与调压手轮(6)中心的腰子孔相匹配连接;第一调压螺杆密封圈(7)安装在气压缸总成(10)中的气压缸盖(8)轴心线上的圆柱孔密封圈槽内;第二调压螺杆密封圈(18)、第三调压螺杆密封圈(20)分别安装在气压缸总成(10)中的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轴心线上圆柱孔的两个密封圈槽内;调压螺杆(5)下部最小直径的圆柱体依次从气压缸盖(8)轴心线上的圆柱孔穿入、并从第一调压螺杆密封圈(7)、第二调压螺杆密封圈(18)、第三调压螺杆密封圈(20)、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轴心线上的圆柱孔伸出;调压手轮(6)中部下端面与调压螺杆(5)上部最大直径的设置有外螺纹圆柱体的上端面接触;调压螺杆(5)上端设置有两个平面圆柱体的外螺纹依次与调压手轮(6)、第一锁紧垫圈(2)、第一锁紧弹簧垫圈(3)、第一锁紧螺母(4)内螺纹连接;气压缸总成(10),包括:气压缸盖(8)、气压缸盖密封圈(9)、第一固定卡环(11)、第一弹簧导向座(12)、第一弹簧(13)、第一密封垫(14)、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第一气压缸活塞密封圈(17)、第二气压缸活塞密封圈(19)、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第二密封垫(23)、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导向座(27)、第二固定卡环(28)、第一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29)、第二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0)、第三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8)、第四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40)、第一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07)、第一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08)、第二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09)、第二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10)、第一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15)、第一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6)、第二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17)、第二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8);气压缸盖(8)为等厚度圆钢板制成;气压缸盖(8)轴心线上设置有三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上部圆柱孔设置有内螺纹,中部圆柱孔设置有一个密封圈槽;气压缸盖(8)下端面设置有一个与轴心线上三个圆柱孔同轴的密封圈槽;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中的第一调压螺杆密封圈(7)安装在气压缸盖(8)的中部圆柱孔密封圈槽内;气压缸盖密封圈(9)安装在气压缸盖(8)下端面密封圈槽内;气压缸盖(8)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连接;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上设置有五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中部圆柱孔直径最小,且设置有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上端均布六个螺纹孔;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上设置有五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与上端六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一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29)、第二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0)分别安装在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中部圆柱孔内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内;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中的活塞和活塞杆为一个同轴的整体;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轴心线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上部圆柱孔直径小于下部圆柱孔直径,上部活塞圆柱孔内设置有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中的活塞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装置,每个缓冲装置圆柱体外表面轴向均布六个三角槽;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中的活塞外圆柱体上设置有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第一气压缸活塞密封圈(17)、第二气压缸活塞密封圈(19)分别安装在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中的活塞外圆柱体上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内;手动调压机构总成(1)中的第二调压螺杆密封圈(18)和第三调压螺杆密封圈(20)分别安装在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轴心线上圆柱孔内两个等直径的密封圈槽内;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中的活塞杆下端圆柱孔设置有内螺纹;气压缸活塞及活塞杆(21)下部活塞杆依次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上的中部圆柱孔内穿入,并从第一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29)、第二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0)、第三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38)、第四气压缸活塞杆密封圈(40)、液压缸总成(42)中的液压缸活塞及活塞杆(41)轴心线上的中部圆柱孔内伸出;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后面设置有八个相同的径向凸台,其中每两个径向凸台与轴心线成60°夹角,且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后面八个径向凸台上分别设置八个径向螺纹孔;八个径向螺纹孔由上而下分别是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液压缸总成(42)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第一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08)通过第一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08)圆柱体外螺纹、第一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07)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后面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第二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10)通过第二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110)圆柱体外螺纹、第二气压压力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09)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后面气压缸总成(10)中的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第一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6)通过第一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6)圆柱体外螺纹、第一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15)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后面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第二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8)通过第二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118)圆柱体外螺纹、第二气压温度传感器总成密封圈(117)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后面气压缸总成(10)中的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设置有四个径向凸台;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四个径向凸台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径向螺纹孔;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左面四个径向螺纹孔由上而下分别是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液压缸总成(42)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气压缸无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104)中的第二气压溢流阀阀体(102)通过第二气压溢流阀阀体(102)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二气压溢流阀密封圈(95)与气压缸总成(10)中的左面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有杆腔多功能溢流阀总成(91)中的第一气压溢流阀阀体(88)通过第一气压溢流阀阀体(88)右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一气压溢流阀密封圈(80)与气压缸总成(10)中的左面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面设置有四个径向凸台;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面四个径向凸台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径向螺纹孔;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面四个径向螺纹孔由上而下分别是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液压缸总成(42)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和有杆腔径向螺纹孔;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正面设置有两个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为一体的连接板;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正面两个连接板,其中一个连接板设置在正面上部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与有杆腔径向螺纹孔中间的位置上,另一个连接板设置在正面下部液压缸总成(42)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与有杆腔径向螺纹孔中间的位置上;在每个连接板上,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对称的位置上,每端设置一个开口槽;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轴心线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且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之间采用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轴心线上大直径圆柱孔左端设置有一个圆环状凹槽;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外部中间设置有一个六方体;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外部左端圆柱体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外部右端圆柱体上设置有一个梯形圆环状凹槽;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中间的圆柱体直径最大,且中间的圆柱体与右端的圆柱体之间采用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左端的圆柱体内设置有一个中心盲孔;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从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左端圆柱孔装入,且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圆锥面与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圆柱孔内的圆锥面接触;第一弹簧导向座(12)外部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且左端圆柱体直径大于右端圆柱体直径;第一弹簧导向座(12)左端圆柱体上均布六个轴向圆柱孔;第一弹簧导向座(12)左端圆柱体轴心线与六个圆柱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一弹簧(13)安装在第一弹簧导向座(12)右端圆柱体上;第一弹簧(13)右端面与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左端面接触;第一弹簧(13)左端面与第一弹簧导向座(12)左端圆柱体的右端面接触;第一弹簧导向座(12)右端圆柱体不小于五分之一部分插入第一锥形单向阀芯(16)左端圆柱体的中心盲孔内;第一固定卡环(11)安装在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左端圆柱孔的圆环状凹槽内,且第一固定卡环(11)右端面与第一弹簧导向座(12)左端面接触;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通过第一气压快换接头(15)左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一密封垫(14)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面的气压缸总成(10)中的无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轴心线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且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孔之间采用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轴心线上大直径圆柱孔左端设置有一个圆环状凹槽;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外部中间设置有一个六方体;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外部左端圆柱体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外部右端圆柱体上设置有一个梯形圆环状凹槽;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中间的圆柱体直径最大,且中间的圆柱体与右端的圆柱体之间采用圆锥面过渡连接;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左端的圆柱体内设置有一个中心盲孔;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从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左端圆柱孔装入,且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圆锥面与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圆柱孔内的圆锥面接触;第二弹簧导向座(27)外部设置有两个同轴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且左端圆柱体直径大于右端圆柱体直径;第二弹簧导向座(27)左端圆柱体上均布六个轴向圆柱孔;第二弹簧导向座(27)左端圆柱体轴心线与六个圆柱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二弹簧(26)安装在第二弹簧导向座(27)右端圆柱体上;第二弹簧(26)右端面与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左端面接触;第二弹簧(26)左端面与第二弹簧导向座(27)左端圆柱体的右端面接触;第二弹簧导向座(27)右端圆柱体不小于五分之一部分插入第二锥形单向阀芯(25)左端圆柱体的中心盲孔内;第二固定卡环(28)安装在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左端圆柱孔的圆环状凹槽内,且第二固定卡环(28)右端面与第二弹簧导向座(27)左端面接触;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通过第二气压快换接头(24)左端圆柱体外螺纹、第二密封垫(23)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右面的气压缸总成(10)中的有杆腔径向螺纹孔连接;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下端均布六个螺纹孔;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轴心线上设置有五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与下端六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液压缸盖(49)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气压缸及液压缸缸体(22)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理工学院,未经南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1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恶意程序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脱落的插线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