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新型螺旋缺陷结构的小型化均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5303.1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夏雷;李博;刘伶;董君辰;吕俊杰;覃丽容;延波;徐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2 | 分类号: | H01P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型 螺旋 缺陷 结构 小型化 均衡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新型螺旋缺陷结构的小型化均衡器,采用新型螺旋缺陷谐振器加载薄膜电阻构成新的型陷波单元,所述均衡器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微带层、介质层、金属层;在主传输线上刻蚀出螺旋缺陷结构并与薄膜电阻连接,所述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与介质基板以及金属板构成螺旋结构谐振器;螺旋结构谐振器与对应连接的薄膜电阻构成螺旋结构陷波器;且谐振器结构完全位于主传输线内,所以大大减小了器件横向尺寸,实现了小型化的目的。本发明的均衡器具有体积小,衡量大,可调参数多,调节灵活的优点,适用于工作在低频段的高功率源增益均衡器的平坦度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衡器。
背景技术
功率增益均衡器按传输线形式主要分为:微带型,波导型和同轴型三种。三种结构的增益均衡器的基本构成相似,都是由传输线主线和连接在传输线主线的若干个谐振吸收单元。当传输线主线上传输的能量经过某个谐振吸收单元时,该谐振吸收单元将该谐振吸收单元的谐振频率及其附近的一部分能量耦合入谐振吸收单元内,依靠该谐振吸收单元的吸收机构将能量吸收,谐振吸收单元的吸收机构可由吸波材料或者电阻组成。通过调整谐振吸收单元的谐振频率、吸收结构的吸收量大小,从而得到均衡器所需要的曲线。
微带型属于平面传输线结构类型,可以灵活地形成电路,这允许使用更复杂的均衡电路拓扑,以便得到精确的均衡响应,还可以形成输入输出匹配电路,以降低回波损耗,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方便与固态电路集成的优点,其缺点在于该类型均衡器的谐振吸收单元的Q值较同轴线型或者波导型的谐振吸收单元低,不便于实现较陡峭的衰减曲线。
同轴和波导形式的微波功率均衡器调节灵活,承受的功率比较大,一般用于大功率行波管的功率均衡。其缺点在于吸波材料的使用导致仿真运算量大,设计周期较长,实物与仿真结果存在差异,需要后期调试工作,因而需要有可调谐的机械结构,所以设计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便于系统集成,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
基于微带线结构的枝节加载谐振器(SLR)和阶梯阻抗谐振器(SIR)倍受欢迎,枝节型的均衡器由于其本身结构简单,易于调节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枝节型的均衡器在低频段时,其可调参数较少并且枝节的尺寸过大,与现在器件小型化的期望相悖,所以小型化均衡器的依然是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螺旋缺陷结构的小型化均衡器,通过在微带层上刻蚀出螺旋缺陷结构,空余出的螺旋枝节等效成电感,并与主微带线强耦合构成等效电容,其形成的强电容电感效应,使其具有更大的均衡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新型螺旋缺陷结构的小型化均衡器,包括:至少一对电阻以及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微带层、介质层、金属层;
所述微带层包括主传输线;所述主传输线包括至少一对交叉分布于主传输线上两侧的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所述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由主传输线刻蚀得到;所述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包括一螺旋枝节;
所述电阻对数与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对数相等;且各螺旋枝节分别与一电阻串联;
所述介质层包括介质基板;
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缺陷谐振器表层微带与介质基板以及金属板构成螺旋结构谐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结构谐振器与对应串联的电阻构成螺旋结构陷波器。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输线为条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