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794.1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岸;李卓峰;朱瑶宏;叶俊能;高飞;边学成;陈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环式 测试 基坑 开挖 引起 地基 隆起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钢管(2)、PVC管(1)、卡位环(5)、磁环(3)、螺栓(9)、加强环(7)和圆管(14);保护钢管(2)通过测量平台(15)的第一槽钢固定在混凝土支撑上,基坑每开挖一层土,用第二槽钢将保护钢管(2)焊接到钢支撑上,第一槽钢搭建在混凝土支撑上,钢板(12)焊接在第一槽钢上,在搭建的混凝土支撑和测量平台(15)周边安装安全栅栏(10),形成测试人行通道和测量平台(15);每段PVC管(1)通过各自的PVC管接头(6)连接,埋设在保护钢管(2)内;磁环(3)根据设计要求个数分别套在PVC管(1)外,通过各自卡位环(5)或是各自PVC管接头(6)控制每个磁环(3)位置;每个磁环(3)上端均设有上钢弹片(4);每个卡位环(5)固定在设计位置的PVC管(1)外;PVC管(1)底部用PVC管底盖(8)密封;靠近PVC管底盖(8)的PVC管(1)孔内,沿孔直径方向装有圆管(14),外套有加强环(7),螺栓(9)经加强环(7)穿入PVC管(1)内,螺栓(9)与圆管(14)构成转动副;钢丝绳经圆管(14),钢丝绳的两端从PVC管(1)的管口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管(2)为铸铁管,其外径为197mm,管壁厚度为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1)由多段PVC管拼接而成,PVC管(1)的外径为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环(5)为内径大于PVC管外径的PVC管套,用于限定磁环位置。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步骤1)混凝土支撑施工完成后、基坑开挖前,在测试位置钻孔,孔径比保护钢管外径大,深度为保护钢管长度,成孔后用起吊机将保护钢管吊入孔中,并临时固定保护钢管,以免保护钢管继续下沉;
步骤2)安装加强环,在加强环中间位置沿直径方向打孔,孔径大于螺栓直径,将圆管从PVC管底部放入PVC管中,螺栓穿过加强环、PVC管和圆管,并穿出,固紧螺栓;
步骤3)将钢丝绳,长度比PVC管总长的两倍多,两头从PVC管底部穿过圆管;
步骤4)用PVC管底盖封闭PVC管底部,并涂上PVC管胶水和拧紧螺丝;
步骤5)按多根PVC管连接顺序,钢丝绳穿过多个有上钢弹片的磁环、卡位环、PVC管接头和PVC管,并用PVC管胶水和螺丝固定卡位环;
步骤6)在PVC管底盖位置的外侧绑扎注浆管;
步骤7)在保护钢管内钻孔,孔径小于保护钢管内径,比磁环外径大,深度比设计深度多0.8-1.2m;
步骤8)压入PVC管,并同步释放注浆管,使其随管一起压入孔中,用PVC管接头连接上下PVC管,直至所有磁环压入到设计位置,用测试仪测试磁环位置,临时固定PVC管;
步骤9)用膨润土、粘土和水一起搅拌,形成泥浆,通过注浆管注入孔中,待到泥浆从孔口冒出时,边注浆边将注浆管从孔中拔出;
步骤10)用钻机通过钢丝绳上拔PVC管,上拔高度既是隆起测量量程,同时用测试仪再次测试磁环位置,判断磁环是否也被带动往上移动,确保有隆起测量量程,固定PVC管;
步骤11)释放钢丝绳的一端,上拔另一端,将钢丝绳拔出PVC管;
步骤12)切割多余的PVC管,使管口齐平,并做一处标记,作为PVC管水准测试点和磁环读数参考点;
步骤13)安装测量平台和栅栏,固定保护钢管;
步骤14)用测试仪多次测试磁环位置,待读数稳定时作为初值,并测量管口水平标高;
步骤15)根据设计采集数据频率测量磁环位置,每次读数同时亦要测试PVC管口水平标高;
步骤16)基坑开挖地基隆起量计算公式:
Δ
式中:正值表示隆起,负值表示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7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