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7794.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辉 |
主分类号: | C09J183/06 | 分类号: | C09J183/06;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4214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霉 中性 硅酮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住宅建筑物的装饰要求越来越高,取暖设施日趋完善,房间密闭性能不断加强,随之在浴室、厨房内产生的水汽积聚现象也较为普遍。由此引起墙壁与墙角霉菌的大量滋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在梅雨季节,室内玻璃、墙壁表面甚至会凝结水珠,更有利于霉菌的繁殖。
目前市场上建筑室内装修用的密封材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常见的是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又称硅酮密封胶。硅酮密封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酸性硅酮密封胶,另一种是中性硅酮密封胶,酸性硅酮密封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酸性硅酮密封胶,另一种是中性硅酮密封胶,酸性硅酮密封胶硫化时会释放出醋酸小分子,刺激性气味强,部分中性硅酮密封胶会释放出酮肟类有机化合物,有一种特殊的臭味。再者,很多硅酮密封胶也不具备防霉功能,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容易“发霉、发黑”。
此外,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火灾时有发生,而发生高层建筑火灾时,人员不易疏散,在室内待的时间比较长,故对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不但对密封胶的阻燃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其在火灾时,不会散发有毒气体,从而更好的保障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防霉效果的中性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原料组分包括:
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35-50重量份;
微米级镁铝水滑石和纳米级镁铝水滑石的混合物,0.2-0.5重量份;
气相二氧化硅,2-10重量份;
活性碳酸钙,10-30重量份;
颜料,2-5重量份;
交联剂,2-8重量份;
偶联剂,2-5重量份;
催化剂,0.2-1重量份;
防霉剂,0.02-0.2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的原料组分包括:
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40重量份;
微米级镁铝水滑石和纳米级镁铝水滑石的混合物,0.35重量份;
气相二氧化硅,6重量份;
活性碳酸钙,20重量份;
颜料,3.5重量份;
交联剂,5重量份;
偶联剂,3.5重量份;
催化剂,0.6重量份;
防霉剂,0.1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气相二氧化硅,使用前在90-150℃的烘箱中加热5小时。
所述微米级镁铝水滑石和纳米级镁铝水滑石的质量之比为2:1-4:1。
所述微米级镁铝水滑石的粒径为20-60μm,所述纳米级镁铝水滑石的粒径为50-100nm。
所述颜料为炭黑、钛白粉、铁红、有机黄、酞菁蓝、酞菁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使用前,在90-150℃的烘箱中加热5小时。
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或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催化剂为复合钛化合物。
所述复合钛化合物为四异丙基钛酸酯和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按照质量比5:1-1:1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防霉剂为纳米银颗粒。
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的原料组分还包括0.2-1.2重量份的负离子涂料添加剂。
一种制备所述的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取所述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和气相二氧化硅,在0.06-0.095Mpa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0.5-2h,得到第一预混料;
(2)向步骤(1)所述第一预混料中依次加入所述微米级镁铝水滑石和纳米级镁铝水滑石的混合物、活性碳酸钙和颜料,加热到80-120℃,并在0.085-0.1MPa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0.5-2h,得到第二预混料;
(3)向步骤(2)所述第二预混料中依次加入所述交联剂、偶联剂、催化剂和防霉剂,并在0.085-0.1MPa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0.5-2h,之后经挤出、成型,即得所述的防霉的中性硅酮密封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辉,未经林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