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8727.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殷素侠;彭军;刘世勇;吴光辉;王世银;陈锐东;陈志超;蔡丹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04 | 分类号: | A01N47/04;A01N43/88;A01P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51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灭菌 氟嘧菌酯 杀菌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主要用于作物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背景技术
氟嘧菌酯 (Fluoxastrobin 193740-76-0 ) ,属于为Strobin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t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主要用于茎叶处理。其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
灭菌丹(folpet 133-07-3),主要用于防治粮油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病害,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可防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麦类锈病,赤霉病,油菜霜霉病,花生叶斑病,马铃薯晚疫病,蕃茄早疫病,烟草炭疽病,苹果炭疽病等。
实践证明化学农药单剂的长期使用极易出现抗性问题,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风险增加,不利于环境生态安全。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灭菌丹和氟嘧菌酯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风险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发现以灭菌丹和氟嘧菌酯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灭菌丹和氟嘧菌酯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为50:1-1:50,较好的质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A与B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5%~90%,其余为助剂和填料或稀释剂。
该组合物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
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得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2)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扩大了防治谱,杀菌效果好,显著提高了多种农作物的多种病害的防止效果,尤其对黄瓜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佳。
(3)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制备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等不同剂型的制剂,各制剂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宜于推广施用。
具体实施方式
生物测定实例一:灭菌丹和氟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0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8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