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悬浮斥压能源动力制作方法及其机器、工程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9107.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冯惠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惠贞 |
主分类号: | H02N15/00 | 分类号: | H02N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4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 能源动力 制作方法 及其 机器 工程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及动力制作方法及其机器、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悬浮能源动力制作方法及其机器、工程,属于电磁动力能源行业的高新科技领域,是一种超高速磁悬浮能源及动力。
二、背景技术
磁悬浮技术:
现有的磁悬浮技术在悬浮技术上的计算和技术方面要求太高不利于广泛推广,动力低下。
磁悬浮列车:
现有磁悬浮列车运用的是磁斥式磁悬浮技术(包括常导磁斥式、超导磁斥式)在负重悬浮方面技术成熟,其斥力方式是上下平面开放式,即利用列车上的斥力与轨道上的斥力将列车悬浮起来,再利用轨道两侧的稳定和动力系统牵引和推动列车动前进。现有动力属于磁动力高强动力范围。
电机动力:
现有的电机,没有磁悬浮技术,由旋转磁场产生动力,能量损耗大,漏磁量大,会产生过载情况,磁能利用率不足,动力发挥不足,动力相对低下。
普通电机是通电导线绕组金属定子和永磁转子的磁感应,没有磁悬浮技术,能量损耗大,漏磁量大,会产生过载情况,磁能利用率不足,动力发挥不足,故而耗电没动力。
三相电机没有磁悬浮技术,能量损耗大,漏磁量大,会产生过载情况,磁能利用率不足,动力低。
磁悬浮轴承:
现有的磁悬浮轴承,轴承是磁悬浮不产生动力,与电机或其他动力,并列在同一直线上,减少机械磨擦保证电机或其他动力的动力能高效输出。是磁悬浮技术的一种,不产生动力。
煤炭能源动力、石油动力:
属于高能耗的动力能源,采用的是一次性自然能源,缺点:一次性动力能源,不可再生,开发和使用成本高,对自然有极大的破坏性。
风力、水力、太阳能:
属于自然能源动力是可再生能源,但使用率不高,建设成本高使用成本高,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占用。动力不稳定。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是一种全新、安全、高效、超高速磁悬浮动力机器及工程及磁悬浮动力能源机器及工程。目的是将磁悬浮能量通过不断循环连续运动转化为稳定持续超高速的动力能源及动力(运动)方式。
2、解决什么技术问题
磁悬浮距离点是界定磁悬浮运动与超高速磁悬浮运动的界点,解决了可以使磁体间距离小于磁悬浮距离点的制作技术。
超高速磁悬浮斥压能源及动力就是根据磁性材料的磁性特质通过固定磁体间距离当磁强(电流)增大并无限制增大令固定的磁体间距离在小于磁悬浮距离点时的磁体间斥力转化成压力,并利用导向切面的推动力与牵引力又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下用正常数量的磁感能量取得几倍或几百倍以上的磁悬浮动力能源,即磁体间斥力经过增加压力和动力导向或动力导向并修正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用正常数量磁能或电力能源取得几倍或几百倍以上的磁悬浮斥压动力能源;
另由于磁体间距离已固定,电流可以无限制增加,小于磁悬浮距离点的磁体间斥力即压力也随之增加,增加的极限是内外各磁体的磁压承受力极限或磁体磁感能量极限,故此动力及能源空间巨大。
解决的是超高速磁悬浮动力能源的发明和产生的问题。
3、技术方案1
1、1)第一、磁悬浮及相互悬浮原理
一个两边开放(开放空间直径大于内磁体横切面直径)中空的闭合或不闭合(注:不闭合空间横切直径小于内磁体横切面直径)环形磁体中间放置另一个任意形状的磁体,两磁体间相对的两个表面相互平衡磁极相斥,在两磁体质量相近或其中之一的磁感能量范围内,当两磁体磁强达到令其中任意一个悬浮时,两个磁体相互任意悬浮的;
一个立体中空的闭合或不闭合[不闭合空间直径小于内磁体直径(空间越小越好)]任意形状磁体内放置另一个任意形状的磁体,两磁体间相对的两个表面相互平衡磁极相斥,在两磁体质量相近或其中之一的磁感能量范围内,当两磁体磁强达到令其中任意一个悬浮时,两个磁体相互任意悬浮的;
就是当提起或放置外磁体时是内磁体悬浮,提起或放置内磁体时是外磁体悬浮;
而在两磁体质量超出其中之一的磁感能量范围内则质量少的磁体悬浮;
所述内、外磁体{包括所述两边开放(开放空间直径大于内磁体横切面直径)中空闭合或不闭合(注:不闭合空间横切直径小于内磁体横切面直径)环形外磁体与中空内磁体及所述立体中空闭合或不闭合[不闭合空间直径小于内磁体直径(空间越小越好)]外磁体与内磁体}为磁性物质或抗磁性物质或是由磁性物质与电导体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惠贞,未经冯惠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9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床垫用监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入户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