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氧化制备生物素前体酮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9237.5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然;马其意;李天文;毛建拥;陈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13/04 | 分类号: | C07D5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朱朦琪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氧化 制备生物 主催化剂 助催化剂 前体 酮酸 催化剂 氧化剂 催化剂作用 三废排放 有机溶剂 直接氧化 分子氧 金属铁 新路线 苯基 己基 氢化 收率 位阻 氧环 苄基 咪唑 制备 生产成本 套用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氧化制备生物素前体酮酸的方法,以(3S,7R,7aR)‑6‑苄基‑7‑(2‑氧环己基)‑3‑苯基四氢化‑5H‑咪唑[1,5‑c][1,3]噻唑‑5‑酮为原料,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直接氧化制备得到;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主催化剂为金属铁化合物,助催化剂选自有机溶剂。本发明提供了一条新路线,提高了产物的收率及选择性,实现了催化剂的回收套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三废排放,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所不能解决的大位阻α‑取代酮的催化氧化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素全合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氧化制备生物素前体酮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素是维生素B家族中的一员,也称维生素H或辅酶R。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在脂肪酸生化合成、糖酵解等多种生化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生物素可以治疗生长缓慢等营养性疾病、扮演分子探针标记物,因此其在饲料添加剂和医药行业也应用广泛。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们致力于(+)-生物素的全合成研究上。
目前(+)-生物素的全合成策略基本分为两种:对映选择性合成(ChemicalAbstract,1951,45,184.)和立体专一性合成(US6486328B1公开日:2000年10月12日)。
2005年,Chavan小组报道了一条新路线(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5,70,1901~1903.),使得立体专一性合成策略优势明显。该方法按照Poetsh法由L-半胱氨酸制备了双环海因,由硼氢化钠还原得羟基咪唑并噻吩酮,在三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与2当量亲核试剂1,2-双(三甲基硅氧基)环己烯缩合得到α-羟基酮,再使用叔丁基过氧化氢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酮酸,即6-[(3S,7R,7aR)-苄基-5-氧-3-苯基四氢化-1H-咪唑[1,5-c][1,3]噻唑-7-基]-6-氧己酸,再经进一步酯化得到酮酯,并在乙酸中被锌粉还原游离出巯基,巯基与酮缩合脱水后得到(+)-生物素前体,以20%的总收率得到(+)-生物素。
上述Chavan小组报道的路线中,酮酸(6-[(3S,7R,7aR)-苄基-5-氧-3-苯基四氢化-1H-咪唑[1,5-c][1,3]噻唑-7-基]-6-氧己酸)由α-羟基酮经叔丁基过氧化氢在强碱性条件下得到,反应选择性为70%。该步氧化反应需要大量的过氧化物进行反应,且存在底物难制备、收率低以及反应过程不绿色等缺点,严重制约了该路线的效率。
(3S,7R,7aR)-6-苄基-7-(2-氧环己基)-3-苯基四氢化-5H-咪唑[1,5-c][1,3]噻唑-5-酮属于α-取代酮,其以羟基咪唑并噻吩酮为原料,与亲核试剂1.2当量三甲基硅氧基环己烯缩合得到,具体制备工艺可参考文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5,70,1901~1903.)。可知,其亲核试剂三甲基硅氧基环己烯相对1,2-双(三甲基硅氧基)环己烯结构简单且使用量降低0.8当量、生产成本廉价。
目前,未有任何报道以(3S,7R,7aR)-6-苄基-7-(2-氧环己基)-3-苯基四氢化-5H-咪唑[1,5-c][1,3]噻唑-5-酮为底物,使用分子氧为氧化剂,用以制备(+)-生物素的重要中间体6-[(3S,7R,7aR)-苄基-5-氧-3-苯基四氢化-1H-咪唑[1,5-c][1,3]噻唑-7-基]-6-氧己酸。究其原因,是有以下的关键技术未能解决:
1、未开发出适合的催化体系;
2、C-C键的选择性断裂较为困难;
3、分子氧氧化为非均相反应,反应体系更为复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9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