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2685.0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兴;曹瑞春;孟军学;侯凯元;张国锋;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台新翔金属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054001 河北省邢***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辊底式 连续 退火炉 内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退火炉积碳清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锻坯钢和合金工具钢的球化退火是极为重要的热处理工序,球状珠光体的碳化物应实现均匀、细小、弥散、圆整分布,退火零件表面应无氧化和脱贫碳,才能保证实施冷轧、冷拔、冷挤压、冷碾扩等工艺的高质节材,因此优质球化退火是稳定控制和确保理想显微组织,为后续热处理创造条件的关键处理工序,以保证零件淬火时获得隐晶和细小结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细小残留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理想组织,从而具备理想的强韧性、耐磨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和高效长期的使用寿命等优势。
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在炉体设计方面满足了快速等温球化退火工艺的要求,球化退火时间短,且退火质量好,能耗低,但连续球化退火炉在保护气氛RX气体环境下长期工作,内壁和管道不免产生碳粉(碳结晶),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RX气体保护气氛的成分,引起退火材料增碳,造成球化退火后钢材质量的显著降低和安全隐患。
为了处理退火炉的积碳问题,目前通常采用更换炉衬和清洗管道的方法,需要专业化处理队伍进行炉衬拆安和管道清洗,施工周期一般需要7至15天,而且施工专业化程度高,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清洗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彻底清除炉膛内积碳,缩短清理时间,降低清理费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方法,是在退火炉空炉状态下,关闭退火炉的RX气体进气阀门和两侧炉门,然后加热退火炉,控制炉膛内温度达到650±10℃保持恒温,检测退火炉尾气,当尾气中CO2含量值不再变化,停止加热,打开两侧炉门,待空气进入退火炉并充满炉膛后重新关闭两侧炉门,重复加热处理过程,待尾气中CO2含量值降至0.3%-0.5%,停止操作,完成对退火炉积碳的清除。
本发明采取在保持退火炉空炉,并关闭退火炉RX气体进气阀门和两侧炉门的状态下,通过加热退火炉使炉膛内空气达到高温,与积碳发生反应的方法,来消除炉膛内沉积的碳粉;整个清除操作,需重复进行多次加热处理,每次加热处理过程,需严格控制炉膛内温度保持650±10℃恒温,并以退化炉尾气中CO2含量不再变化作为停止加热的判定标准,以保证积碳燃烧完全生成CO2,避免生成其它气体,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在相邻加热处理的间隔,需打开炉门向炉膛内补入新的空气,重新形成富氧反应环境,实现下次的积碳燃烧,保证燃烧产物为CO2而非CO,直至某次加热处理过程检测退火炉尾气中CO2含量值降至0.3%-0.5%,停止操作,完成对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彻底清除。本发明的清除积碳的方法,从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的炉膛结构特性,及积碳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能高效、彻底地清除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的积碳,使退火炉恢复到初期使用效果,而且清除操作周期短、清除维护成本低,操作过程稳定、安全,能避免产生固体废弃物,减少废弃物排放,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对退火炉的加热方式采用燃烧天然气产生高温辐射进行加热的方式。
以天然气在辐射管内燃烧产生高温辐射的方式为最佳加热方式,引起退火炉内空气与积碳反应生成CO2,消除积碳,不产生固体废弃物,降低大气污染,提高该消除方法的优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加热处理过程,恒温时间维持4-5小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加热处理过程需重复8-10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该方法的操作时间为2-3天。
进一步限定清除方法中恒温时间、重复加热处理次数、整个方法的操作时间等参数,使获得的对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内积碳的清除方法更方便操作,清除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台新翔金属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邢台新翔金属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2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车载电动升降床
- 下一篇:激光冲击强化的有限元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