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3146.9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东;刘长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东;刘长泰 |
主分类号: | B62M11/00 | 分类号: | B62M11/00;B62M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 |
地址: | 13002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工程技术 自行车 | ||
1.一种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包括前轮(321),后轮(322),斜梁(520),前支撑部分,传动部分和座椅部分;所述前支撑部分包括车架头管(510)和车叉(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分包括左脚蹬(110),左力矩倍增杆(112),右脚蹬(120),右力矩倍增杆(122),力矩变换器(200),左法兰轴(210),右法兰轴(220),主轴(215),万向节(310),下输出轴(311),输出圆锥齿轮(314),输入圆锥齿轮(315);左脚蹬(110)通过转轴与左力矩倍增杆(112)下端活动连接,左力矩倍增杆(112)上端与左法兰轴(210)连接;右脚蹬(120)通过转轴与右力矩倍增杆(122)下端活动连接,右力矩倍增杆(122)上端与右法兰轴(220)连接;力矩变换器(200)包括布置在力矩变换器壳体内的左大圆锥齿轮(211)、下圆锥齿轮(212)、下超越离合器(214)、右大圆锥齿轮(221)、上圆锥齿轮(222)、上超越离合器(224);左法兰轴(210)由力矩变换器壳体的左轴孔穿入,其右端固定连接左大圆锥齿轮(211);右法兰轴(220)由力矩变换器壳体的右轴孔穿入,其左端固定连接右大圆锥齿轮(221);下超越离合器(214)和上超越离合器(224)套装在主轴(215)上,并且下圆锥齿轮(212)和上圆锥齿轮(222)分别与下超越离合器(214)和上超越离合器(224)连接固定;主轴(215)的下端通过万向节(310)与下输出轴(311)连接;下输出轴(3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输出圆锥齿轮(314),输入圆锥齿轮(315)安装在前轴皮(320)上,且输出圆锥齿轮(314)与输入圆锥齿轮(31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叉(400)包括左叉(411)和右叉;车架头管(510)的底部与左叉(411)、右叉的顶部焊接固定;左叉(411)的下端与前轴(401)连接固定;右叉由右叉前支撑杆(422)、右叉后支撑杆(420)及底部的横安装股(423)构成支撑结构,横安装股(423)的中间部位与前轴(401)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输出轴(311)与轴承座(312)配合,轴承座(312)通过安装板(313)与右叉后支撑杆(420)、右叉前支撑杆(4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变换器(200)与车架头管(5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变换器(200),由右法兰(202)作为其壳体的右端盖;由左法兰(201)作为其壳体的左端盖;右法兰(202)的法兰盘上加工头管槽(2021)和斜梁槽(2022);在车架头管(510)与斜梁(520)连接处,车架头管(510)嵌入在头管槽(2021)内,斜梁(520)嵌入在斜梁槽(2022);压套(203)与左法兰(201)的轴套部分螺纹连接,将力矩变换器(200)与车架头管(510)和斜梁(520)压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立柱(530)的底部与斜梁(520)固定连接,座椅(537)的后部固定在立柱(530)上,两个辅助支撑杆(536)的底部与立柱(530)焊接固定,上部分别与座椅(537)的前部两侧边缘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537)的前部具有向下凹入的圆形座椅座圈(53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靠背(533)固定在立柱(530)上对应于人体腰部的位置,其形状为前表面呈凹面的圆弧形,靠背(533)上固定有从左至右横向延伸呈弧形带状的腰椎抵块(532);背板(534)通过背板安装套(535)固定在立柱(530)上对应于人体背部的位置,其形状为前表面呈凹面的圆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因工程技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520)的弯曲角度α为30±1.5°;座椅537与立柱(530)之间的夹角β为100~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东;刘长泰,未经刘海东;刘长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1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窑炉有机废气焚烧再利用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节能式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