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3940.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5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夏丽娟;郑钧;纪红军;王帅;刘佳星;姜冲;曲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网 流量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流量的测量方法,特别是一种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管网流量监测是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精度的实时流量测量数据,为径流系数考核、洪水预报及调度等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目前,对管网流量的监测方法的现状是:
1)目前,管网中常用流量计为单点测流量,而排水管道测量截面的形状固定,当水位发生变化时,测量点的位置不变,则计算的流量时往往存在问题。不同的测量环境及条件下,测量往往不准确。
2)每种流量计均有自己的适用性。管网中常用的流量计为单点流量,大多数为坐底式流量计,需要适用于一定的水深,否则无法测量。但实际排水管中,水位的高低非固定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环境的限制。
3)排水管网实现在线监测的较少,没有太多经验。已有的监测效果也不理想,原因一方面可概括为设备选型、现场的适应性和设备设置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数据的传输接口仍采用传统的串口传输方式,而当前主流传输方式为网络传输,以网络监控为主的时代,传统接口逐渐被淘汰,是不便于被集成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管网流量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它在管网的底部放置第一接收器、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第一接收器、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沿着管网水流速方向放置,并且第一接收器和第二接收器分别放置在发射器的对称位置上,发射器的发射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管网横截面在沿着发射器的发射方向上均匀地分成N份,并且计算出每份的面积,
(2)让发射器在发射方向上发射频率为f0的超声波,同时第二接收器和第一接收器接收由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在水中的反射频率f1和f2,同时接收该反射频率所处的发射方向与反射方向的夹角,
(3)根据公式,得到水的流速,将该水的流速乘以该水流速在步骤中每份面积,得到每份面积上的水流量,将每一份面积上的水流量相加,即得到了与发射器垂直的管网横截面上的水流量,其中c为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它与水温相关,在水温为20℃时,C=1492m/s,在水温恒定时,c是相同的。
本发明的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在沿着由发射器2发射出的超声波方向上,超声波在管网横截面上所行走的距离为L, L被分成了N份,该超声波从发射器2到被分成N份的每份中心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第一接收器1和第二接收器3接收从被分成N份的每份中心反射回来的时间分别为,即第一接收器1和第二接收器3接收从发射器2发射超声波算起,时间间隔为所接收到的f1和f2及所对应的发射方向与反射方向的夹角α。
本发明的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其中:它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接收器、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相连;
本发明的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其中:所述N为大于3的自然数;
本发明的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其中:所述超声波在水下的速度与水温相关,在水温为20℃时,C=1492m/s。
该方法是基于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速,通过对发射信号的调制,接收信号的解调,实现垂向流速的测量。通过垂向流速多层水流速的测量,可精确计算剖面垂向流量。以断面的垂向流速代替传统的单点流速,提高测量流量精度。同时,将获得实时测量水位信息,实时调节垂向测量距离,以适用不同水位下的流量测量。在实时监测中,管网流量计采用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的方式,可进行组网同步测量,并在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中,作为智能化终端,为实时监测提供可靠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本发明管网流量的测量方法中的一段与河流流向相同的河流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与河流的流向垂直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在图1中,标号1为第一接收器;标号2为发射器;标号3为第二接收器;标号4为发射方向;标号5为反射方向;标号6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