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固封极柱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3993.5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赟;乌博明;陈榆秀;张建宏;王振良;林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固封极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大电流固封极柱,包括极柱本体,设置于极柱本体内的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导体、下出线导体和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腔设有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上方连接上出线导体,所述真空灭弧室下方连接下出线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外圈设有至少2个烟囱式梯形的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风道上端连通外部,其下端连通绝缘外壳内部;
所述通风风道内部靠近真空灭弧室区域设置有沿径向圆周均匀阵列分布的散热筋条,所述绝缘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区域和第二外壳区域,所述第一外壳区域为真空灭弧室外侧的风道区域,所述第一外壳区域的壁厚小于或等于第二外壳区域的壁厚;
所述下出线导体横截面呈正八边形,所述下出线导体上设有软连接和通风通孔,所述软连接与所述通风通孔间隔错开设置;
所述上出线导体电连接真空灭弧室静端,所述下出线导体电连接真空灭弧室动端,所述真空灭弧室动端外圈套设有导电夹,所述真空灭弧室动端下端设有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外壁设有第一伞裙,所述极柱本体内壁设有第二伞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线导体上端设有散热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外表设有硅胶层,所述真空灭弧室动端与所述下出线导体之间设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底部与下出线导体顶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底部镶嵌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风道设置于绝缘外壳外表面,所述通风风道沿绝缘外壳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通风风道上端连通外部,其下端延伸至下出线导体,并通过下出线导体上的通气通孔连通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风道设置于绝缘外壳外表面,所述通风风道沿绝缘外壳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通风风道上端连通外部,其下端延伸至极柱本体底部,并通过下出线导体上的通气通孔连通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线导体安装侧装有触臂、触臂套和梅花触头,所述下出线导体设有3个通风通孔,所述通风通孔与软连接间隔错开设置;所述绝缘外壳外表面设有2个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通孔连通所述通风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电流固封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线导体安装侧装有触臂、触臂套和梅花触头,所述下出线导体设有4个通风通孔,所述通风通孔与软连接间隔错开设置;所述绝缘外壳外表面设有3个通风风道,所述通风通孔连通所述通风风道。
9.大电流固封极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真空灭弧室表面浇注一层硅胶层;
步骤二,在上出线导体以及下出线导体上安装模头,再将上出线导体组件安装并固定在真空灭弧室上方;导电夹固定在真空灭弧室动端,下出线导体和真空灭弧室动端通过软连接实现电连接,软连接的一段固定在下出线导体内表面,另一端固定到导电夹上;真空灭弧室动端与下出线导体之间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底部装有密封圈并与下出线导体顶部接触,除下出线导体安装侧的通风通孔之外,在下出线导体的通风通孔内安装堵头,装配好后将整个部件放入模具;
步骤三,往模具内浇注环氧树脂;
步骤四,待环氧树脂固化成型后,拆卸上下出线导体上的模头,并从极柱内部将通风通孔内的堵头用顶杆顶出,然后从风道内取出堵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麦克奥迪(厦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9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的弹簧操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灭弧室用导向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