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净化球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4818.8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铭;叶飞;朱皓;朱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皓尔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佳铭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32;B01D53/02;B01D46/00;B01D53/86;B60H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陈淑娴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蓝***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封闭空间的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消除车内空气污染的车载净化球。
背景技术
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包含苯、甲苯、甲醛、乙醛等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长途客车车内空气污染物中烷烃、芳香烃和烯烃分别占41.4%、27.6%和20.7%[2]。2004年"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结果显示,有93.82%的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环境污染,其中,高达81.6%的新车车内甲醛、苯超标。鉴于车内的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极大,对车内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VOCs治理现有化学氧化法、物理吸附法、生物分解法、光解法、电化学法以及新兴复合型治理技术,以及空气清新剂、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和车载净化器治理方法等,诸类治理技术方法各有一定的优势和缺陷。吸附法应用最为广泛,催化燃烧法和低温等离子法发展最快,复合型处理技术虽然效果最好且无二次污染,但成本高、操作繁琐;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PM0.1),不仅不能净化空气,还能生成新的污染物;活性炭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空气净化消毒办法,但其杀菌的效果差、易过饱和而脱附产生二次污染;纳米二氧化钛对车内甲苯、二甲苯、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3.8%、91.6%、64.8%和88.3%,但需紫外光照射且成本高;车载净化器使用方便,但净化醛、苯系物的效率不高。因此,寻找应用广泛、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车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对于车内环境优化和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污染、可产生负氧离子、驱除车内空气污染物的净化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净化球,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
所述车载净化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按所述重量比配料,将所述白水泥、硅藻土、熟石灰、海泡石粉、白炭黑、膨润土、电气石粉、纳米银溶液和聚乙烯醇粉混合均匀后置于圆盘造粒机中,喷淋水并随圆盘旋转而滚动成圆球,经振动筛分得到粒径为4~10mm的净化球坯体,所述净化球坯体再次置于圆盘造粒机中,喷淋硼砂溶液并随圆盘旋转而滚动至外观光滑,再经振动筛分、检验得到粒径为4~10mm的净化球。
可选的,所述白水泥的粒度为100目、硅藻土的粒度为100目、熟石灰的粒度为300目、海泡石粉的粒度为320目、膨润土的粒度为200目、聚乙烯醇粉的粒度为100目。
可选的,所述车载净化球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
可选的,所述车载净化球的原料由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组成:
可选的,所述车载净化球的原料由以下组份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白水泥23.0%、硅藻土32.7%、熟石灰14.0%、海泡石粉9.5%、白炭黑4.8%、膨润土4.8%、电气石粉3.3%、纳米银溶液0.20%、聚乙稀醇粉4.2%、硼砂3.5%。
可选的,所述聚乙稀醇粉的粘度为40.0~65.0CPS。
本发明的车载净化球具有以下特点:
1.白色球状颗粒、无味、无毒、无害;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C)、游离甲醛含量、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总量,以及可溶性铅(Pb)、镉(Cd)、铬(Cr)、汞(Hg)未检出;
3.内、外照射指数(Ira、Ir)≤1.0;
4.能源源不断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净化球中电气石系一种永久电极性材料,其与水接触瞬间可产生微电池将水电解,从而生成H+与OH—,其中,H+被e–中和产生H2,OH-与H2O作用产生负氧离子子OH-(H2O)n,只要有H2O存在,即能源源不断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
5.净化球的白炭黑、硅藻土等除了本身的微孔结构赋予强的吸附性外,还可通过-Si-O-Si-键上连接的活性基团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网状结构,能强烈吸附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病毒、细菌等生物悬浮污染物而沉降下来,起到净化空气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皓尔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佳铭,未经福建皓尔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佳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4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