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及结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247.1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毛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周雪峰;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回填 可拆卸 基础 结构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及结构安装方法,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基桩,所述基桩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竖向布局且露出地面,还包括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所述螺纹杆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并且有螺套锁紧在螺纹杆端部,所述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均露出地面。安装方法可以是先将基桩打入地下,向上依次安装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并用螺套锁紧,形成可拆卸的基础结构,其使用完毕后,无需爆破或机械破碎,可方便的将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拆下再次使用,基桩留在地下,地面简单处理后即可恢复场地。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污染,如采用预制桩的优选方式,则可省去土方开挖、钢筋模板、浇筑等大量工序,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基、回填土之类的地质条件下施工时,需要为施工设备修建牢固的临时基础,例如临时的塔吊基础、井架基础等。现行的操作方式中,通常需要先对地基换填稳固的材料,再浇筑混凝土块作为基础,或者是在地基开挖修筑桩基础来承担上部荷载。上述操作方式,存在开挖换填量大,混凝土修筑费工费料等问题,其基础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建筑施工完成后,基础又不能重复使用,需另行爆破或机械破碎拆除,这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废料、粉尘带来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其使用完毕后,可方便的拆除,供再次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基桩,所述基桩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竖向布局且露出地面,还包括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所述螺纹杆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并且有螺套锁紧在螺纹杆端部,所述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均露出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块包括中心块和边沿块,所述中心块具有螺杆通孔,螺纹杆从所述螺杆通孔穿过基础块;
所述中心块和边沿块设置有配合的钢棒和插接管形成插接结构,且中心块和边沿块通过插接结构插接连成一体,所述钢棒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局,所述基础面层覆盖在中心块和边沿块上部,并且有吊环螺栓将基础面层锁紧在中心块和/或边沿块上。
进一步的,包括一块所述中心块和两块所述边沿块,所述中心块为矩形块状,边沿块为凹字形块状,两块边沿块凹字形的缺口一侧通过所述插接结构插接并抵紧,所述中心块镶嵌在两块边沿块中部的空缺位置,且中心块分别与两侧的边沿块通过插接结构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桩为预制桩,下端为尖头状,基桩上端预埋有套管,所述螺纹杆安装于套管中,所述中心块和边沿块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面层包括平铺的至少两块钢板,相邻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一块钢板焊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另一块钢板连接。
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A、预制基桩、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所述基桩下端为尖头状,基桩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基础块具有螺杆通孔和吊环螺纹孔所述基础面层与螺杆通孔和吊环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孔;
B、将基桩打入地下,所述螺纹杆露出地面,将基础块安放在基桩上,基础面层安放在基础块上,并且让螺纹杆依次穿过基础块的螺杆通孔和基础面层对应的孔,并用螺套32锁紧;用吊环螺栓穿过基础面层锁紧在基础块的吊环螺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是在基桩上部通过螺栓安装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形成可拆卸的基础结构,其使用完毕后,无需爆破或机械破碎,可方便的将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拆下再次使用,基桩留在地下,地面简单处理后即可恢复场地。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污染,如采用预制桩的优选方式,则可省去土方开挖、钢筋模板、浇筑等大量工序,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2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