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飞机前轮偏转角度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351.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利;张凯华;卢文权;韩波;侯志鹏;王波;张青;张凯;唐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10 | 分类号: | B64F5/10;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2321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转 测量装置 飞机前轮 缓冲支柱 指针组件 表盘 前轮位置 方向舵 准确度 测量标准 测量差异 方便检测 飞机装配 角度测量 前轮制动 机轮 减小 前轮 外筒 效验 装配 零部件 测量 指针 检测 保证 统一 | ||
本发明一种用于飞机前轮偏转角度的测量装置属于飞机装配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表盘组件(1)、指针组件(2),表盘组件(1)固定在前轮外筒外侧,用于作为测量标准,指针组件(2)固定在前起缓冲支柱外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缓冲支柱的旋转,指针组件(2)能够反映机轮的偏转角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准确,操作简单,使用精度高,且直接作用于前轮制动块的飞机前轮偏转角度的测量装置,该装置统一了测量装置在零部件阶段和装配阶段的检测基准与结构形式,减小了测量差异,方便检测方向舵和前轮位置的一致性;将指针固定在前起缓冲支柱上,使角度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方向舵和前轮位置效验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用于飞机前轮偏转角度的测量装置属于飞机装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飞机前起落架装配过程中,要求通过前轮的偏转角度来反映方向舵的偏转角度,保证前轮转动方向与方向舵转动方向一致。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前轮左右两侧偏转角度分别为35-20°,精度为0.5°;前轮从左右极限位置转到中立位置,前轮转弯中立位置的偏角不允许超过1°,且精度为0.1°。在传统的装配工艺中,由于受空间位置及结构形式的限制,无法采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方式,故采用卷尺测量前轮转动的相对位移,通过计算来反映前轮的偏转角度。此测量方法操作简单,但钢板尺精度低,测量误差达50%,在计算过程中存在误差累计等缺点,加之无法识别前轮与方向舵对零情况等客观原因,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测量装置的使用精度、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安装准确,操作简单,使用精度高,且直接作用于前轮制动块的角度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飞机前轮偏转角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表盘组件1、指针组件2,表盘组件1固定在前轮外筒外侧,用于作为测量标准,指针组件2固定在前起缓冲支柱外侧的中间部位,通过缓冲支柱的旋转,指针组件2能够反映机轮的偏转角度;
(1)表盘组件1包括卡箍一3、卡箍二4、主表盘5;
卡箍一3和卡箍二4能够相配合使用,卡箍一3和卡箍二4的一端相铰接,卡箍一3和卡箍二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卡箍一3和卡箍二4闭合后形成的内部空间能够将前轮外筒外侧卡住;
主表盘5是扇形结构,在扇形结构的弧边上具有表盘刻度,主表盘5远离表盘刻度的一端与卡箍二4可拆卸式相连接;
(2)指针组件2包括两个连接件18、转接器19、指针20、拉紧杆24;
连接件18由卡箍三25、卡箍四26组成,卡箍三25和卡箍四26的一端相铰接,卡箍三25和卡箍四2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卡箍三25和卡箍四26闭合后形成的内部空间能够将缓冲支柱外侧卡住;
两个连接件18之间通过拉紧杆24连接,拉紧杆2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卡箍三25的相应部位,拉紧杆24保证两个连接件18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转接器19是具有斜坡的结构,转接器19靠近斜坡底端的一侧与两个卡箍四26相连接;
指针20是倒L型结构,转接器19靠近斜坡顶端的一侧与指针20的底端相连接;
(3)前轮外筒套在缓冲支柱的外侧上部,将表盘组件1卡住前轮外筒外侧,将指针组件2的两个连接件18分别卡住缓冲支柱外侧下部,表盘组件1与指针组件2同轴,表盘组件1的最低点与指针组件2中支座34的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应大于100mm,前轮外筒上的表盘组件1保持静止,缓冲支柱的转动带动指针组件2运动,通过指针20的偏转来读取表盘5上的偏转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