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右切削刃的刀工界面切削行为差异性的计算与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885.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彬;何田田;左林晗;赵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曹徐婷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界面 行为 差异性 计算 测试 方法 | ||
1.左、右切削刃的刀工界面切削行为差异性的计算与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车削大螺距螺纹刀工接触关系层次结构及特征变量;
依据切削过程中的刀具切削运动及切削姿态,识别刀工界面接触行为的特征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出刀工接触关系进行层次结构及特征变量;
第二步、左、右刃刀工接触长度与刀工接触宽度计算分析;
首先,根据刀具切削刃的初始状态,以刀具刀尖为原点,遵循右手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建立的由x、y、z轴组成的直角坐标系;
其次,通过Matlab曲线拟合可获得刀具坐标系下刀具左、右刃的曲线方程Fl(0)(Z,X)和Fr(0)(Z,X),应用坐标转换,将刀具坐标系转换为机床坐标系的方程,为fl(0)(z,x)和fr(0)(z,x);设切削刃参与切削部分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分别为E1、F1,在机床坐标系下的坐标值为:
式中,d1为大螺距螺纹的小径,d为大螺距螺纹的大径,ap为刀具理论切削深度,zk为从进刀方向数第k个螺纹牙的中线与机床坐标系x轴的距离,εrl为刀具左刃刀尖角,B0为螺纹牙高;
再次,已知初始切削刃方程fl(0)(z,x),则可知刀具左、右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初始接触长度公式;
理论情况下,初始时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关系应该为线接触,即初始宽度和深度应均为0,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间的夹角为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机床自身的精度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刀具后刀面与工件存在一定的接触面积,设机床刀架的轴向回转误差为△z1,刀具的安装误差为△x2、△y2、△z2,则设此时刀具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接触宽度如下所示:
Cw(0)=Δz1·tan(α-φ)
式中,α为刀具后角,φ为螺纹螺旋升角;
初始时,由于刀具左、右刃的刃弧半径趋近于0,因此,刀具后刀面的接触面积趋近于0,即刀具与工件的接触类型为线接触,由于在切削过程中,这种接触关系类型难以维持,当切削进行一段时间后,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关系将变成稳定的面接触,并保持下去,此时的接触关系作为刀工的初始接触关系;
以刀具坐标系的原点为中心,沿b方向,将刀具坐标系O-XYZ绕X轴逆时针旋转α1度,将新得到的坐标系记为O1-X1Y1Z1;
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受机床和刀具振动、安装误差、位移和变形因素的影响,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的特征参数,是接触宽度随主运动速度vc、进刀量f、机床刀架轴向回转误差、刀具安装误差及振动振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设刀具理论切削深度为ap,刀具瞬态切削深度为ap(t),每刀进给量为fi,切削过程中刀具振动产生的振动位移分别为Sx(t)、Sy(t)、Sz(t),机床刀架的轴向回转误差为△z1,刀具的安装误差为△x2、△y2、△z2,因此,刀具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瞬态接触长度和接触宽度获得表达;
第三步、建立左、右刃切削刀具受力模型;
第四步、采用刀具左、右切削刃的变形系数与相对滑移计算方法,揭示刀具左、右刃的切削变形差异性;
第五步、采用刀具左、右切削刃的剪切角与摩擦角计算方法,揭示刀具左、右刃摩擦过程中的差异性;
第六步、利用刀具左、右切削刃切削行为差异性实验测试方法,揭示左、右刃切削时切屑形态、左、右刃磨损及左、右刃动态切削行为上的差异性;
为采用左、右刃对称的成型式车刀,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对螺纹试件左、右螺纹面进行等余量干式车削,通过实验仪器为VHX-1000超景深显微镜测量指定区域内的切屑形态和通过DH5922瞬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测试出左、右刃车削大螺距螺纹最后一刀时的刀具时域及频域振动信号,分析出刀具左、右刃切削行为差异性测试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8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借由重心移动而移动的电动轮椅
- 下一篇: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