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带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7097.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5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雄大;高本尚英;大西谦司;宍户雄一郎;井上真一;森田等;恒川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0;C09J11/08;C09J11/04;H01L2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带 半导体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装置的胶带,其具备基材层、位于基材层上的粘合剂层、位于粘合剂层上的粘接剂层以及与粘接剂层接触的隔膜(以下称为“3层胶带”。)。
也有具备基材层、位于基材层上的粘接剂层以及与粘接剂层接触的隔膜的胶带(以下有时称为“2层胶带”。)。与3层胶带相比,2层胶带能廉价地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1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852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28492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3层胶带相比,2层胶带难以抑制切割时的芯片缺口(以下称为“破片”。)的产生。与3层胶带相比,2层胶带还难以抑制拾取时的芯片裂纹的产生。对于3层胶带,通过调整粘合剂层的厚度、粘合剂层的弹性模量,能够抑制切割时的芯片的振动,但2层胶带没有将基材层和粘接剂层连接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破片的产生和芯片裂纹的产生的胶带。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包含隔膜和薄膜的胶带。薄膜包含粘接剂层和基材层。粘接剂层位于隔膜与基材层之间。在薄膜的晶圆固定部中,粘接剂层及基材层的90度剥离力可以为0.015N/20mm~0.4N/20mm。在薄膜的切割环固定部中,粘接剂层及基材层的180度剥离力可以为0.5N/20mm以上。
若晶圆固定部的90度剥离力为0.015N/20mm以上、进而切割环固定部的180度剥离力为0.5N/20mm以上,则能够抑制切割时的半导体芯片的振动,能够抑制破片的产生。若晶圆固定部的90度剥离力为0.4N/20mm以下,则有在拾取时不易产生半导体芯片的裂纹的倾向。
基材层的两面可以用与粘接剂层接触的第1主面和与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来定义。基材层的第1主面可以包含进行了前处理的区域。基材层的第1主面不包含进行了前处理的区域时,虽然不易产生芯片裂纹,但有时在切割环上容易产生残胶。这是因为:基材层的极性通常低,因此有时基材层与粘接剂层的粘接力低。前处理可以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剂的涂布、剥离处理、压花、紫外线处理、加热处理等。从可以应用于辊到辊(roll to roll)的观点出发,优选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剂的涂布。压花中可以使用具有凹凸的辊等。经压花的区域的表面凹凸例如可以为0.1μm~5μm。通常粘接剂层越硬,越会对基材层的表面凹凸点接触,因此有剥离力变低的倾向。另一方面,粘接剂层越柔软,粘接剂层越会追随表面凹凸,因此有剥离力变高的倾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胶带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可以为了进行切割/芯片接合而使用胶带。此时,粘接剂层可以担任粘接芯片和被粘物的作用等。薄膜也可以用作晶圆背面保护薄膜、底部填充薄膜、封装薄膜。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切割后的芯片的工序,所述切割后的芯片包含半导体芯片及切割后的粘接剂层。形成切割后的芯片的工序包括形成层叠体的步骤。层叠体包含薄膜、固定于晶圆固定部的半导体晶圆和固定于切割环固定部的切割环。形成层叠体的步骤包括从胶带去除隔膜的阶段。
附图说明
图1为切割/芯片接合带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切割/芯片接合带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变形例8中的切割/芯片接合带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变形例9中的切割/芯片接合带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变形例10中的切割/芯片接合带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等中的切割/芯片接合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5中的切割/芯片接合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6中的切割/芯片接合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