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圈织针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7401.7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纪;赵孝峰;蒋雷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仲纪 |
主分类号: | D04B9/38 | 分类号: | D04B9/38;D04B15/14;D04B3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赵芳,单燕君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圈织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圈织针。
背景技术
针织机上的一种主要成圈机件,由钢丝或钢带经机械加工制成,用于把纱线编织成线圈并使线圈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织针的改进促进了针织机的发展。人类最早是用棒针进行手工编织的。1589年英国W.李发明钩针,出现了第一台针织机。200多年后,又相继发明了舌针、槽针、双头舌针等,为针织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织针的结构与形状影响针织成圈过程、针织机的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是针织机设计的重要依据。常用的织针有舌针、钩针和复合针三种。
舌针带有针舌的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把纱线编织成线圈。舌针相对于纱线移动时,依靠处于针杆上的旧线圈使针舌回转,关闭针口,使垫在针钩下的纱线与旧线圈分别处于针舌两侧。随着针的进一步移动,纱线穿过旧线圈而形成新线圈。
钩针带有针钩的织针。成圈过程中,在沉降片配合下,使纱线与旧线圈作相对移动以形成新线圈。为了使针口闭合,便于旧线圈的串套,钩针上没有针槽,以便容纳针钩尖端没入。钩针较舌针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编织较为细薄的织物,但与其配合的其他成圈机件较复杂,纬编机和经编机上都有应用。也有针口自动闭合的钩针,称自闭钩针,用在钩编机上。
复合针由针身和针芯两部分组成的织针。在成圈过程中,针芯沿针身移动,开放或关闭针口以形成线圈。复合针在成圈过程中所需移动的动程比舌针、钩针小,这就为针织机提高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关于走针方式,现有织针都是采用直线运动的走针方式,该方式在垂直单针筒编织的时候可以在单位口径的周长下设置更多合适的针槽和织针,而传统上针盘采用的是一种径向直线工作的横针,由于是径向运动,上针盘的编织机器上不能在单位口径周长设置更多合适的针槽和织针,上针盘上的横针只能在针槽数和针数不高的情况下成圈和移圈,而不能在更多针槽和针数的情况下做成圈和移圈工作,这样限制了编织物的品质。
因此为了促进针织的发展,需要对织针和走针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弧形移圈织针。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圈织针,包括针杆,所述针杆为弧形,针杆的一侧设有与针杆相配的弹性的移圈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针杆前端设有针勾,针杆前部与针勾对应处设有与针勾配合的针舌,针杆后部设有针脚,所述针杆为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针杆的一侧设有移圈槽,移圈片位于移圈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圈片为与针杆相配的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针勾和针舌位于针杆的弧形内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针脚位于针杆的弧形内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针杆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包括针杆,针杆后部设有针脚,针杆上前部设有针柄,针柄端部设有针勾,针柄上设有针舌,针杆为弧形,针柄为与针杆相配的弧形,针脚、针舌和针勾均位于弧形的内侧;针杆一侧设有移圈槽,移圈槽内设有与针杆相配的移圈片,针杆位于针柄的尾部设有针肚,针肚处形成落差,针肚形成弧面。
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移圈织针的针织圆机,包括上针筒和下针筒,上针筒底部设有弧形针盘,弧形针盘上设有弧形针槽,弧形针槽内设有上述所述的移圈织针,上针筒上还设有与弧形针盘相配合的弧形走针机构。
由于移圈织针采用弧形的结构,使得走针方式的不同,弧形移圈织针与直针相比,同一个单位口径的周长上可以比横针设置更多针槽和针数,同时又具有横针出针的方式,弧形移圈织针结合了直针可以设置多针槽和多针数的优点和横针横向出针成圈或者移圈的优点,同时又没有横针不能在单位口径周长的横针盘上设置更多针槽和针数的缺点,弧形移圈织针的优势在于工作时来回运作针杆底端不往针盘圆心方向运动,因此针杆底端不会碰撞到一起,所以可以在同样口径的针盘周长上和针筒上可以设置更多针槽和针数,本发明弧形移圈织针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单位口径针盘周长不能设置更多针槽和织针的问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传统上针盘不能在单位口径周长设置更多针槽和织针,本申请采用弧形的移圈织针的方式,由于弧形移圈织针的末端方向位置不是朝向针盘或者针筒圆心方向,所以在同样口径的针盘和针筒上可以设置更多针槽和针数,进而可以达到编织更多新式和更高品质编织物的要求,增加产品的时尚感和竞争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仲纪,未经陈仲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