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7492.4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5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昇;王洪荣;徐远平;杨士泽;夏金忠;童贤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54 |
代理公司: | 31272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真空 灌注 工艺 成型 导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包括导流管本体(1),导流管本体(1)的弧形截面为劣弧形结构,导流管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左底板(2)和右底板(3),左底板(2)和右底板(3)相对的一端位于导流管本体(1)下方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流管本体(1)的弧形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的导流管,以及一种导流管本体(1)的弧形截面为矩形形结构的导流管。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灌注效果好、可重复利用,且有效避免了复合材料层因导流管内树脂放热高温而产生的发白现象,同时为实际生产应用节约一定树脂用量,减少不必要的废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真空灌注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件也在不断发展,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性能和质量越来越重要。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成型结构件主要由真空灌注工艺成型而成,而现有技术中真空灌注工艺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成型后的构件包含多种质量缺陷,而成型结构件灌注导流管下发白现象尤为常见。
复合材料主要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则主要由基体树脂和增强纤维组成,使基体材料及增强材料在性能上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通常使用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虽然这种材料的强度和模量都比较低,但由于其良好的粘弹性和弹塑性,可承受较大的应变,基体树脂通过和纤维表面上的粘结力、截面上的剪切应力,支撑纤维、传递载荷、均匀载荷。
复合材料作为各种终端产品结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决定着结构件的性能和寿命,而结构件的质量及性能主要由组成结构件的复合材料性能及其成型工艺来决定。对于选定复合材料的风力发电叶片及船舶等大型结构件来说,保证叶片或船舶的整体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就取决于结构件的成型工艺。目前风电叶片、船舶所用复合材料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占主要地位,通过真空灌注工艺灌注而成,真空灌注工艺对于制品的品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成型后的构件可能包含多种质量缺陷,而灌注导流管其流道下发白现象尤为常见,其流道下发白原因之一为导流管内树脂放热温度过高。
这样的缺陷严重影响结构件的质量和性能,最终影响终端产品的使用寿命及风险。本发明提出一种解决方法,藉由降低导流管内树脂总量,进而降低固化反应时树脂的放热量,有效解决导流管下发白的问题,实验灌注证明此方案不影响实际真空灌注成型效率,具有良好的灌注效果,对于保证和提高复合材料终端产品结构件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灌注效果好、可重复利用且能够有效避免管道壁发白、材料浪费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包括导流管本体 1,所述导流管本体1的弧形截面为劣弧形结构,所述导流管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水平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左底板2和右底板3,所述左底板2和右底板3 相对的一端位于所述导流管本体1下方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上,所述左底板2 和右底板3相对的一端上沿所述导流管本 体1延伸方向等间距设有多个导流孔4。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上,所述导流孔4的孔径为15-20mm,相邻两导流孔4的间距为20-30mm。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上,所述导流管由材质为塑料、复合塑料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复合材料真空灌注工艺成型用导流管上,所述导流管本体1弧形截面的弧度大小为0.2-0.8πra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