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线缆剥绝缘皮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9177.5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史蒂芬·维维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迈士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靖亮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线缆 绝缘 方法 装置 | ||
用于凭借剥绝缘皮装置对线缆剥绝缘皮和检查的方法,线缆包括包围在绝缘包套中的导体,剥绝缘皮装置具有控制装置和剥绝缘皮刀,具有步骤:在第一阶段中,剥绝缘皮刀沿横向驶出,用以分割沿纵向延伸的线缆的绝缘包套,在第二阶段中,将剥绝缘皮刀沿纵向平行于导体相对于线缆推移,以便将被分割的绝缘包套剥离,在第一阶段和/或第二阶段中,借助于剥绝缘皮刀检测对导体的第一接触,在检测到接触时,将剥绝缘皮刀沿横向驶回,用以脱离接触,剥绝缘皮刀的运动数据在接触到导体的时刻得到检测,针对对导体的相关接触,基于获知的运动数据来获取剥绝缘皮刀的继续执行的运动曲线,必要时形成相应的本地的质量数值,只要形成本地的质量数值,将本地的质量数值与质量规定相比较,以便确认导体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线缆剥绝缘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线缆至少包括电导体(例如线材或芯线)以及由合成材料构成的绝缘包套,绝缘包套对电导体沿其长度包围并且使其电绝缘。为了将线缆与其他电气元件(例如插头、接线端)相连接,去除一部分处在线缆端部上的绝缘包套,并且使导体裸露。去除绝缘包套的过程被称为剥绝缘皮。
剥绝缘皮过程如今大多自动地借助于包括了至少一个剥绝缘皮刀的装置来进行。优选的是,设置两个剥绝缘皮刀,这两个剥绝缘皮刀能够从相对的方向沿直线朝向线缆推移,以便分割绝缘包套并且能够凭借剥绝缘皮刀的运动将绝缘包套从导体上剥离。
理想的情况下,在这种剥绝缘皮过程中,应当将绝缘包套完全分割并且剥离,但不让绝缘皮刀触碰到导体。因为导体被剥绝缘皮刀碰触被用来以信号传达绝缘包套被割断,所以导体在应当执行剥绝缘皮过程的区域中被短时间触碰还是希望发生的。因此,在实践中关键在于,避免短暂触碰导体时的损伤。
因此,在选择剥绝缘皮参数时,存在如下的矛盾。只要切割深度选择得不足够大,从而避免损伤导体的话,就不会接触到导体;当在此没有以足够程度切入绝缘包套时,可能发生的是:在剥离过程中,绝缘包套被撕裂,并且产生不整齐的绝缘部边缘。此外,可能发生的是,绝缘包套从剥绝缘皮刀上滑脱并且不能完全被剥离。
反过来,只要切割深度选择得过大,就会损伤导体,这种损伤可能使被加工的线缆不能使用。另外还给剥绝缘皮刀产生负荷。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WO2014/060218A1中提出:借助于电容传感器来检测剥绝缘皮刀并且在存在接触的情况下重新调校剥绝缘皮刀。为此,基准电容利用电压加载并且优选周期性地与剥绝缘皮刀的电容连接,当剥绝缘皮刀接触金属导体时,剥绝缘皮刀的电容提高。与剥绝缘皮刀接触到导体与否相关地,产生基准电容的电量变化和相比于基准数值相应的电压变化,用以确认:是否存在接触。
为了进一步改进剥绝缘皮过程,在EP2919340A1中提出一种方法,借助于这种方法能够巩固优化剥绝缘皮参数。为此,在可选的第一阶段中,获取接触导体时的切入深度。在第二阶段,通过分割和剥离绝缘包套来执行剥绝缘皮过程。在此,剥绝缘皮刀在分隔绝缘包套之后,以规定的量值——所谓的回行行程(Wayback)彼此分开,该量值以如下方式选定,导体在剥离被分割的绝缘包套期间,不再被接触,但被分割的绝缘包套得到可靠保持。在第二阶段中,按顺序剥离线缆的绝缘皮,直至一方面分割绝缘包套时和另一方面剥离绝缘包套时,都不再接触导体。在选择性设置的第三阶段中,利用优化的剥绝缘皮参数加工的线缆以目视的方式检查,以便查验优化过程的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线缆几何形状通常不是已知的并且在整个线缆长度上也不是恒定不变的。线缆几何形状可能因产品批次而异在相同的线缆包内改变,使得之前优化的剥绝缘皮参数不再令人满意。此外,对剥绝缘皮参数的已知的确定方案需要多个切口,必须对切口进行统计学评价,这是好使的而且产生材料废品。在阶段3中对导体的目视检查又与显著的耗费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迈士瑞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迈士瑞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9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