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SCR脱硝导流装置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0621.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威;华玉龙;孙红丽;孙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scr 导流 装置 结构 | ||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耦合SCR脱硝导流装置及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便、压降小、表面不会积灰阻塞、集整流和导流作用为一体。该导流装置呈弯曲格栅结构,其包括导流板和加强板;导流板为多块,这些导流板依次叠加延伸,相邻两块导流板通过加强板固定相连,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构成导流通道,且这些导流板的垂直高度依次递增。烟道壁内设置有烟道,催化剂层设置在烟道中;导流装置设置在烟道中,并位于催化剂层上方的烟道拐弯处,其导流板由烟道拐弯处的内拐角向外拐角叠加延伸;导流板相对于烟道壁呈倾斜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SCR脱硝导流装置及结构。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NOx的危害已经到了无法漠视的程度,目前的燃煤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耦合脱硝(SNCR+SCR)等。其中耦合脱硝(SNCR+SCR)技术不是SNCR与SCR的简单组合,它是结合了SCR技术高效、SNCR技术投资省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
一般机组初期通过低氮燃烧+SNCR的模式,能将NOx降到100mg/Nm3(干基、标态、6%O2)左右,随着排放标准的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部分重点地区提出的“50355”超低排放标准,即SO2、NOx、烟尘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50mg/Nm3、35mg/Nm3和5mg/Nm3以下,耦合SCR脱硝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已建SNCR的工程上,通过在锅炉尾部烟道合适温度点加装一层催化剂。如图1所示,催化剂层一般布置在上级省煤器和下级省煤器之间。利用原SNCR喷入的过量还原剂,达到进一步脱硝的目的。
在耦合SCR脱硝中,由于利用的是原SNCR喷入的过量还原剂,经过从还原剂喷入点到催化剂层入口这段长烟道的充分混合,还原剂浓度基本达到均匀的分布。但是由于耦合SCR脱硝没有足够空间单独设置整流格栅和导流板,催化剂层入口烟气流速分布不均,特别是遇到图1中所示的锅炉尾部烟道时,因此一种能集整流和导流作用为一体的耦合SCR脱硝导流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
申请号为20112005134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SNCR/SCR 联合脱硝系统中的SCR 入口前烟气均混装置,其设有圆弧板导流层和直板导流层,烟气流依次通过圆弧板导流层和直板导流层,沿烟道横断截面的长度方向形成扰流以及分区涡流强混,使来自炉膛SNCR 系统烟气中的还原剂和氮氧化物充分混合,大大的提高了烟道后段SCR脱硝的效率。其作用是使烟气均混,不起到整流和导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便、压降小、表面不会积灰阻塞、集整流和导流作用为一体的耦合SCR脱硝导流装置及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耦合SCR脱硝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装置呈弯曲格栅结构,其包括导流板和加强板;导流板为多块,这些导流板依次叠加延伸,相邻两块导流板通过加强板固定相连,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构成导流通道,且这些导流板的垂直高度依次递增。
本发明所述的导流板为29块,垂直高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一号导流板至二十九号导流板;一号导流板至四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50mm;四号导流板与五号导流板垂直高度相差为45mm;五号导流板至八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40mm;八号导流板至十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35mm;十号导流板至十四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30mm;十四号导流板至十六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25mm;十六号导流板至十九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20mm;十九号导流板至二十一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15mm;二十一号导流板至二十九号导流板中,每相邻两块导流板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0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