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越限电量的调整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1026.3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1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华;黄国栋;丁强;朱泽磊;戴赛;崔晖;杨军峰;王斌;罗治强;李旻;张宏图;过夏明;孙毅;陈伟为;程鑫;李锴;夏少连;姜曼;罗卫华;张晓天;许丹;蔡帜;李博;胡晨旭;张传成;燕京华;门德月;张加力;李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限电 调整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路越限电量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先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和断面的越限电量;确定断面分摊给线路的越限电量和线路的最终调整电量;确定交易机组的调整电量,并更新交易机组的电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线路、断面由于交易引起的电量越限,再通过机组进行对应调整,比传统的只考虑联络线越限的方法更有普适性;以线路调整电量最小和调整次数最少为原则,从最大的越限电量开始调整,从灵敏度最大的机组开始调整,确保调整幅度最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调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越限电量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以安全约束经济调度为核心的短期调度计划功能已在各电力调度机构广泛应用。短期发电计划和安全校核时考虑线路、断面的运行限额,编制、校核次日至未来多日的机组组合计划和出力计划,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随着电力改革的快速推进,电力交易的种类和形式将越来越多,如何在中长期尺度上对电力交易进行校核,保证电力交易安全可行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长期电量交易计划如何进行电网安全校核,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一是电量校核方式,即分月、分年度校核中长期电量,这种方式比较初略,计算精度难以保证;二是电力校核方式,国外在制定发电计划和安全校核时,引入了安全约束机组组合(SCUC)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SCED)算法软件,采用组合优化技术将发电计划和各时段的电网安全校核问题联立求解,在日前电力市场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种方法扩展到中长期发电计划和安全校核时,受维数灾难和计算速度的影响难以实用化。而且当前在中长期层面对线路电量越限研究主要是考虑联络线的输送约束,调整方法简单、粗略,对中长期电力交易引起的线路、断面潮流越限的校核分析手段还较少,不能对中长期交易进行全面、快速、有效的分析和校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量校核精度不高以及中长期电力校核难以实用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越限电量的调整方法和装置,先根据线路的极限电量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并根据断面的极限电量计算断面的越限电量;然后基于断面的越限电量确定断面分摊给线路的越限电量,并根据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和断面分摊给线路的越限电量确定线路的最终调整电量;最后根据线路的最终调整电量确定交易机组的调整电量,并根据交易机组的调整电量更新交易机组的电量,最终实现线路越限电量简捷且快速的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越限电量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线路的极限电量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并根据断面的极限电量计算断面的越限电量;
根据断面的越限电量确定断面分摊给线路的越限电量,并根据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和断面分摊给线路的越限电量确定线路的最终调整电量;
根据线路的最终调整电量确定交易机组的调整电量,并根据交易机组的调整电量更新交易机组的电量。
所述根据线路的极限电量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之前包括:
获取交易开始时间、交易结束时间、机组的交易电量、线路的极限电量和断面的极限电量。
所述根据线路的极限电量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包括:
根据线路的阻抗确定线路的有功潮流对交易机组对应节点有功出力的灵敏度,有:
Ski=(Xpi-Xqi)/xk
其中,Ski表示线路k的有功潮流对交易机组i的有功出力的灵敏度,Xpi和Xqi均表示有功潮流阻抗矩阵中交易机组i对应位置的阻抗,xk表示线路k的阻抗。
所述根据线路的极限电量计算线路的初始越限电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