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拉虫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1442.3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生 |
主分类号: | A01K97/00 | 分类号: | A01K97/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拉虫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类钩饵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拉虫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钓鱼常采用红虫做诱饵。红虫,又称“水蚤”、“水蚯蚓”,俗称“鱼虫”。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红虫柔软不好拿住或无法拿住,钩挂费时费力,容易扎手,还不卫生。
现有的市售上饵器具的缺点是消耗辅助材料,如橡皮圈了,另外结饵缚饵的操作也繁锁复杂,上饵时间较长。
为了上述问题,本人申请了申请号为2017200859033,名称为一种快速拉虫器,该申请公开了以技术内容,快速拉虫器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的盒体由长方形底板、设置在长方形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个立板、后端板和前挡板所组成,所述的前挡板包括挡片和弹簧,所述的挡片通过转动轴Ⅰ与两个立板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长方形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挡片的中部,在所述的盒体两个立板的后端设有转动轴Ⅱ,所述的盒盖的后端置于盒体内,并与通过转动轴Ⅱ与两个立板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盒盖前端与挡片上部搭接。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在盒盖内侧设有压钩弹片,鱼钩经常挂到压钩弹片,鱼钩易磨损,鱼钩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压实度好,方便鱼钩拉出,鱼钩使用寿命长的快速拉虫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快速拉虫器,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的盒体由长方形底板、设置在长方形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个立板、后端板和前挡板所组成,所述的前挡板包括挡片和弹簧,所述的挡片通过转动轴Ⅰ与两个立板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弹簧一端固定在长方形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挡片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由上,通过弹簧和卡件与上盖连接的下盖以及设置在下盖下部的压辊组件所组成,
所述的上盖包括前部带有折弯提手的直板段,中间带凹槽的连接段和下部带有轴孔的直框段所组成,中间带凹槽的连接段的下面设有弹簧Ⅰ固定座,在所述的直板段的后端部设有压钩弹片;
所述的下盖为带有连接板的直板,在连接板上设有挡销,在直板的前部上面设有弹簧固定座Ⅱ,在直板后端上部两端设有轴座,所述的挡销穿过上盖中间带凹槽与上盖前部带有折弯提手的直板段卡接,下盖直板后端的轴座与上盖的直框段下部的轴孔通过转动轴与盒体两个立板后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压辊组件由与下盖直板下部连接的压辊连接件,设置在压辊连接件上的前压辊和后压辊所组成,在压辊连接件下部设有钩距控制块。
进一步,所述的后压辊大于前压辊。
使用方法:把红虫放到盒体内,将鱼钩亦放入盒体内,钩住红虫,盖上盒盖,红虫被压辊组件压辊的下面,拉动鱼钩,此时在压辊和压钩弹片的作用下,鱼钩划过盒盖压钩弹片与带的弹簧的挡片的缝隙处与红虫一同被完整拉出。
本发明的优点是:压实度好,更方便鱼钩拉出,不会使鱼钩造成磨损,鱼钩使用寿命长,使上饵动作快捷又简便,是钓鱼爱好者理想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快速拉虫器,包括盒体1和盒盖,所述的盒体1由长方形底板、设置在长方形底板长度方向的两个立板、后端板和前挡板所组成,所述的前挡板包括挡片4和弹簧Ⅰ3,所述的挡片4通过转动轴Ⅰ与两个立板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弹簧Ⅰ3一端固定在长方形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挡片4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由上盖,通过弹簧7和卡件6与上盖8连接的下盖9以及设置在下盖8下部的压辊组件5所组成;
所述的上盖8包括前部带有折弯提手9-2的直板段9-3,中间带凹槽的连接段9-4和下部带有轴孔9-7的直框段9-6所组成,中间带凹槽的连接段9-4的下面设有弹簧固定座Ⅰ,在所述的带有折弯提手9-2 的直板段9-3的后端部设有压钩弹片9-1;
所述的下盖为带有连接板8-2的直板8-4,在连接板8-2上设有挡销8-1,在直板8-4的前部上面设有弹簧固定座Ⅱ8-2,在直板8-4后端上部两端设有轴座8-5,所述的挡销8-1穿过上盖中间带凹槽与上盖前部带有折弯提手的直板9-3段卡接,下盖直板后端的轴座8-5与上盖的直框段下部的轴孔9-7通过转动轴10与盒体两个立板后部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生,未经杨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