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2376.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小钢 |
主分类号: | B62M1/32 | 分类号: | B62M1/32;B62M3/02;B62M3/08;B62J1/08;B62J1/06;B62J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石伍军,张鹏 |
地址: | 517399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杠杆驱动的无链条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自行车都是我国人民出行的代步工具,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且自行车费力,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摩托车、电动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又由于摩托车、电动车和汽车的增多导致环境污染以及交通堵塞、不安全等诸多问题,国家又提倡绿色出行,但传统的自行车费力,其费力的根源为:其动力臂(踏板转动的半径)L1始终小于后轮的半径L2,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其中F1为人踩踏板的力,F2为后轮受到的作用力)可知,F1大于F2,即人踩踏板的力使后轮受到的力F2变小了,且当中还不计力的损失,所以骑行车会累。
另外传统自行车使用了链条,且链条上要涂机油,在骑自行车时链条易脱落或断裂,当脱落时一般要自己维修,很容易弄脏身体,给骑自行车者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无链自行车,其能解决自行车费力和链条易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行车,包括前轮和车架组件,所述前轮与所述车架组件可转动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上的后轮驱动机构,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后轮、动力杆组件、复位组件、踏板和转动轮,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动力杆组件连接用于使所述动力杆组件复位;所述动力杆组件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动力杆组件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所述转动轮与所述后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单向转动;所述的后轮驱动机构还连接有座椅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复位弹性件,所述的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的车架组件,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的限位杆,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动力杆。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的限位杆上还连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所述的动力杆组件包括左动力杆和右动力杆,所述的左踏板与所述左动力杆连接,所述的右踏板与所述右动力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左踏板通过可移动的左活动杆与所述的左动力杆连接,所述的右踏板通过可移动的右活动杆与所述的右动力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左活动杆和右活动杆都呈“L”型,所述的动力杆组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调节所述左活动杆和右活动杆移动的档位拉手。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轮为两个飞轮或棘轮,两个所述的飞轮或棘轮通过花鼓连接,所述的左动力杆和右动力杆分别连接所述飞轮或棘轮。
优选的,所述的车架组件包括倒“L”型车架,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连杆和支杆,所述的支杆固定在所述的车架上,所述的动力杆组件包括左动力杆和右动力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动力杆和右动力杆,所述的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杆而形成杠杆。
优选的,所述的座椅机构包括座椅和底架,所述的底架连接在所述的后轮驱动机构上,所述的座椅设置在所述的底架上;所述的底架包括座椅底架和可移动的活动架,所述的活动架与所述的座椅底架活动连接,所述的座椅设置在所述的活动架上。
优选的,所述的座椅为靠背座椅,所述的靠背座椅下端固定连接有可移动的活动柱,所述的活动架上固定连接有活动管,所述的活动柱套接在所述的活动管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设置有后轮驱动机构,所述后轮驱动机构设置有动力杆组件和转动轮,该动力杆组件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连接,形成杠杆,根据杠杆原理可知:F3×L3=F2×L2(其中F3为人踩踏板的力,L3为踏板到转动轮的距离,F2为后轮受到的阻力,L2为后轮半径),其中L3大于L2,所以F3小于F2,所以人骑自行车时会省力;
另外本发明没有使用链条和机油,骑行时就不用担心链条脱落或断裂,修理时也不用担心机油弄脏身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后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去掉后轮);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座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后轮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轮驱动机构
10.踏板 101.左踏板 102.右踏板 103.踏板活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小钢,未经魏小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