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宽带超薄吸声隔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3013.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明;梅玉林;梅艺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E04B1/8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声波 传播 路径 宽带 超薄 吸声 结构 | ||
一种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宽带超薄吸声隔声结,包括至少一个吸声隔声单元,每个吸声隔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声波汇聚段和至少一个声波吸收段。声波汇聚段由填充声学材料的声波汇聚型腔构成,型腔为变截面型腔,腔内填充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声学材料,各向异性声学材料由嵌入薄膜或丝网的声学材料构成。声波吸收段由填充吸声材料的声波吸收迷宫通道构成,通道是末端封闭或开放的迷宫状单连通通道,与声波汇聚型腔相通。声波汇聚段通过型腔的截面变化和腔中材料等效参数的变化,控制声波的传播路径,使声波汇聚,沿曲线传播。声波吸收段利用声波吸收迷宫通道超长的路径,通过填充的吸声材料和布置的周期局部振子,实现宽带高效吸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振降噪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宽带超薄吸声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吸声隔声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严格限制结构厚度和重量的条件下,一般在中频、高频段吸声隔声效果好,但在低频段吸声隔声效果差,若将低频吸声隔声截止频率下限拓展至100Hz以下,且兼顾宽频吸声隔声的性能,设计将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基于变换声学、声学超材料和声子晶体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理论,公开了一种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宽带超薄吸声隔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控制声波传播路径的宽带超薄吸声隔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吸声隔声单元,每个吸声隔声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声波汇聚段和至少一个声波吸收段。
所述声波汇聚段,由填充声学材料的声波汇聚型腔构成;所述的声波汇聚型腔为变截面型腔,变截面型腔内填充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声学材料;所述的各向异性声学材料由嵌入薄膜或丝网的声学材料构成。
所述声波吸收段,由填充吸声材料的声波吸收迷宫通道构成;所述的声波吸收迷宫通道是末端封闭或开放的迷宫状的单连通通道,与声波汇聚段的声波汇聚型腔相通;所述的声波吸收迷宫通道能被设计成细长的通道,采用单层或多层或空间螺旋的结构型式,通过迂回、弯曲、盘绕或层叠等紧密布置,占据吸声隔声单元中声波汇聚型腔外部的全部可利用空间。
所述声波吸收段的声波吸收迷宫通道中填充吸声材料,填充方案如下:
(1)在整个声波吸收迷宫通道中,填充相同的吸声材料;
(2)将声波吸收迷宫通道分成多段,在不同段中填充材料参数不同的吸声材料;
(3)将声波吸收迷宫通道分成多段,在每段通道中填充相同或不同的吸声材料的同时,布置局部振子,且不同段通道中的局部振子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从而在整个通道中形成含有诸多不同固有频率点的周期局部振子;
(4)在声波吸收迷宫通道中填充相同或不同的吸声材料的同时,按照等间隔或变间隔在其中布置薄膜或丝网或穿孔板。
所述局部振子为包裹软材料的金属颗粒或者局部粘贴金属片的薄膜。
所述薄膜是无孔薄膜或有孔薄膜,包括金属薄膜、非金属薄膜、棉布、化纤、丝绸、麻布、呢绒、混纺、皮革等。
所述丝网包括金属丝网和非金属丝网。
所述的声学材料或吸声材料是气体材料、固体材料或液体材料,包括空气、氦气、硅油、蓖麻油、凝胶、聚氨酯、聚酯纤维、环氧树脂、泡沫塑料、泡沫金属、软橡胶、硅橡胶、吸声橡胶、丁基橡胶、玻璃棉、玻璃纤维、毛毡、丝绸、布、微穿孔板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无纺布染色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通过手机APP控制的智能晾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