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燃烧炉头燃烧面二次空气供给及台面底部降温方法和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3975.5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1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4 | 分类号: | F24C3/04;F23L9/00;F23D14/46;F23D1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面 空气腔 二次空气供给 燃烧面 燃烧 二次空气 封闭燃烧 炉头 吹拂 出气方向 空气喷管 排气通道 一次空气 预混腔 内腔 外腔 小孔 燃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燃烧炉头燃烧面二次空气供给及台面底部降温方法和结构,即利用少量较低温度的空气直接吹拂燃烧面上部、台面底部,可同时实现燃烧面二次空气供给和台面底部降温目的,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结构,即所有空气均空气腔引出,一次空气从空气腔与燃气一起进入预混腔,二次空气通过不同途径抵达燃烧面上部:透过内腔和外腔之间的间隙、从空气腔开设的小孔抵达燃烧面上部,以及从布置于排气通道中的空气腔中接出的空气喷管抵达燃烧面上部,通过使二次空气出气方向朝向台面底部吹拂,可同时降低的台面底部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红外线燃烧的技术,具体是封闭燃烧炉头燃烧面二次空气供给及台面底部降温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炉具,不管是大气式还是红外线式,都是开放式燃烧,燃气进入炉腔时通过引射吸入部分一次空气,再从燃烧面周围的大气中补充二次空气,除非引射空气处严重受阻或燃烧面周围空间受限(如设计不合理或锅具放上后会出现黄焰),一般不会出现燃气/空气配比失调的问题,但在封闭式红外线燃烧炉头中(如专利号2016102172158的中国专利所描述的封闭式燃气炉头),其燃气和空气都是由系统主动供给的,其配比受燃气和空气供给的部件控制,因部件性能参数偏移、使用环境变化(如海拔高地区空气稀薄)导致燃气和空气的实际供给量与系统参数设定的对应关系不一致,此时一方面需要调整燃气/空气供给部件的运行参数,但很小的气压波动和部件性能参数偏移时所导致燃烧不充分很难避免,且无法实时调整,如果能够提供少量二次空气,将可类似于开放式燃烧,避免不停的反复调整。另一方面,封闭燃烧时,台面玻璃将承受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的高温,长时间使用时可能导致玻璃性能裂化,影响炉具寿命,如何避免玻璃性能变化成为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解决燃烧面二次空气供给和台面玻璃底部的降温办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从空气腔直接引入二次空气到燃烧面上部并朝台面底部吹拂进行降温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结构,包括工作台面、预混腔、燃烧板、空气腔及二次空气供给通道。
所述结构可以将炉头分为内腔和外腔,内腔为一次空气/燃气和混合气进气通道,透过红外线燃烧板后在燃烧面进行红外线燃烧,内腔与外腔之间可以预留一定间隙,允许二次空气通过并抵达燃烧面,或者在烟气排出通道中设置专用二次空气供给管道,通过设计布局二次空气的出气方向朝向玻璃台面底部,可同时实现台面底部降温。内腔与外腔之间的间隙可以部分用于二次空气供给,部分用于排气通道,可以采用交错布局结构。
所述专用二次空气供给管道适用中心有孔的燃烧板,该孔可能是烟气的排出孔,但可以增设一个小管,从空气腔直达燃烧面上部,出气口方向可以设置四周朝上的小孔,通过相对低温出气给台面底部降温并供给二次空气。
对于有大小火的燃烧炉头,其燃烧板分为中心小燃烧板和四周大燃烧板,此时一般在两个燃烧板中间设置一定间隙,主要作为烟气的排出通道,但可同时增加几个进气小管,对称布局,进气小管从空气腔直达燃烧面上部,出气口方向可以设置四周朝上的小孔,通过相对低温的二次空气给台面降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暂无相关技术,该发明实现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9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