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3980.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鲍兴川;彭林;吴军民;林为民;韩海韵;王刚;于海;徐敏;朱亮;张泽浩;王鹤;侯战胜;何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长时间尺度 分布式电源 间歇式能源 全局优化 优化控制 多源 单元实现 发电功率 方案修正 馈线出口 时间尺度 实际负荷 自治区域 可控 协调 协同 发电 缓解 预测 | ||
1.一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时间尺度下对接入整个主动配电网的所有可控分布式电源单元进行全局优化控制;
在第一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控制的基础上,对各区域内的可控分布式电源单元进行第二时间尺度下的区域自治控制;
所述第一时间尺度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时间尺度的时间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尺度下的区域自治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全局优化控制,得出各区域与网络的功率交换目标值;
根据各区域的交换目标值和实际运行状况,在第二时间尺度下实时协调控制区域内的各个可控分布式电源单元,以修正实际运行工况与理想优化工况的偏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交换目标值由下式所示的目标函数F计算得到:
其中,Nt为完整调度周期划分的单位阶段数;Nf为整个配电控制区域的馈线数量;Ni为整个配电控制区域的可控分布式电源单元数量;Ns为整个配电控制区域的储能单元数量;Ci(t)为第i条馈线t时刻的电价成本;Pi(t)为第i条馈线的出口功率值;ΔT为单位阶段的时长;Cj(t)为可控分布式电源j在t时段的激励信号;Pj(t)为可控分布式电源j的功率值;Cc(t)为储能单元在t时段的放/充电成本;Cd(t)t时刻储能单元的放电收益;Pk(t)为储能单元k在t时刻的放/充电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主动配电网多源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F包括约束条件:
1)功率平衡如下式所示:
其中,i为节点;PDi和QDi为节点i上所挂接负荷的三相有功和无功功率;n为网络节点的数目;Gij为节点i与节点j间的无功功率因数;θij为节点i与节点j间的电压相角向量;Bij为节点i与节点j间的有功功率因数;NB为网络的节点集合;
2)可控分布式电源的三相有功PGi和无功功率QGi分别如下式所示:
其中,和分别为该节点可控分布式电源与主网联络线上允许交互有功功率的下和上限值;SGi为第i个可控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分别为调控中心设定的各相关无功功率交换下和上界;ND为可控分布式能源的合;NR为无功源的合;
3)储能单元的能量Ei(t)如下式所示:
其中,和分别为节点i在t时段最小/最大充电状态值;Ns为整个配电控制区域的储能单元数量;
4)第i个储能单元整个调度周期初始时刻的剩余能量Ei(0)如下式所示:
Ei(0)=Ei(Nt×ΔT),i∈NS;和
其中,Ei(Nt×ΔT)是第i个储能单元整个调度周期结束时刻的剩余能量;ΔT为单位阶段的时长;
5)分别如下式所示的网络节点电压Ui(t)和电流Ii(t):
Umin≤Ui(t)≤Umax,i∈NB
Ii(t)≤Imax,i∈NB
其中,Umin和Umax分别为电压幅值的最小和最大限值;Imax为电流幅值的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9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