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天然石材制作砚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4382.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4 | 分类号: | C04B26/14;C04B41/72;B43L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5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天然 石材 制做 砚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天然石材制作砚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天然石材切割,粉碎成3‑5cm粒径的石粒,锻烧;锻烧后冷却,粉碎,锻烧;冷却后,研磨,锻烧;冷却后,研磨,得除杂石粉,备用;选取除杂石粉、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聚乙烯、固化剂、精油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填充入模具,均匀压实,在30℃~40℃固化3小时,得到砚台母体;将砚台母体根据需要雕刻成各种需要的样式;对雕刻后的母体进行墨制,使其平整、光滑,去掉不应有的刀痕,即得砚台。本发明利用对天然石材的废料、边角料再加工,实现砚台制作,而不需要去利用整坏石料来制作砚台。
技术领域
本发涉及一种利用天然石材制作砚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名砚大多利用整块石料进行切割、雕刻成型,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种名砚的石料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石材加工发展迅速,大量企业、工厂存在天然石材的废料、边角料,如果将其得到进一步利用,可有效减少对环境污染,还可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天然石材制作砚台的方法,利用对天然石材的废料、边角料再加工,实现砚台制作,而不需要去利用整坏石料来制作砚台。
一种利用天然石材制作砚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天然石材切割,粉碎成3-5cm粒径的石粒,在650-700℃温度下锻烧2-3小时;
b、锻烧后冷却,再粉碎成0.5cm粒径的石粒, 在850-900℃温度下锻烧1-2小时;
c、冷却后,研磨成50目的石粉,在1700-2000℃温度下锻烧20-30min;
d、冷却后,研磨成150-200目的石粉,得除杂石粉,备用;
e、选取除杂石粉、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聚乙烯、固化剂、精油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填充入模具,均匀压实,在30℃~40℃固化3小时,得到砚台母体;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8-10%、聚乙烯3-5%、固化剂1.5-2.2%、精油0.1-0.15%,余料为除杂石粉;
f、将砚台母体根据需要雕刻成各种需要的样式;
g、对雕刻后的母体进行墨制,使其平整、光滑,去掉不应有的刀痕,即得砚台。
进一步,所述的天然石材为白云石、方解石、石灰石、蛇纹石、钙长石、磷灰石、硬绿泥石、钙霞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的精油为:沉香精油、苦橙叶精油、檀香精油、香茅草精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砚台的制作方法,充分利用天然石材的废料、边角料,而不需要去利用整块石料,经济、环保,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砚台在制作过程中,对天然石材料进行三段式加温,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石材料中含有的杂质,让其充分氧化,使得砚台的粉料紧密度更高。选取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和聚乙烯来做为粘合剂,一方面粘合性好,另一方面,防水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能好。固化剂可选择过氧化甲乙酮。精油的加入是为了使得本砚台散发迷人香味,使得使用者在书画时,精神奕奕,气定神闲,心情愉悦。目前,还未有人在砚台中加入精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43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