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5007.8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智慧龙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10K1/00;C10L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烟气 余热 回收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由于可燃成分多,属于高热值煤气,粗煤气或荒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2015年焦炭总产量达到44778万吨,按照1吨干煤产0.74吨焦炭和325立方米焦炉煤气计算,每年可生产焦炉煤气2.0×1011立方米。目前阶段,每年有大约70%的焦炉煤气是用于焦炉燃烧、热电厂发电和城市燃气等。焦炉煤气中大约含有55%~60%氢气和23%~27%的甲烷,直接用于燃烧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燃烧排放还会造成大气的污染。现有的焦炉烟气产生的反应热无法利用,且需要水蒸气还需加热,产生的气体脱硫效果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反应器、汽包、除尘装置和脱硫装置,所述反应器顶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底端设有分流器,所述反应器内按从上到下顺序依次设有第一绝热区、等温区和第二绝热区,所述等温区与第一绝热区和第二绝热区之间均设有冷激区,所述冷激区内均设有冷激装置,所述等温区内设有换热器,所述反应器一侧设有汽包,所述汽包与换热器分别通过上管和下管连接,所述汽包与反应器通过蒸汽管连接,所述汽包一侧设有水预热器,所述水预热器与汽包通过进水管连接,所述水预热器一侧设有脱硫装置,所述反应器出气口与脱硫装置进口之间设有水预热器,所述脱硫装置包括脱硫机构、脱硫区、聚液区和分离器,所述脱硫装置顶端内侧设有除雾过滤网,所述除雾过滤网下侧设有脱硫机构,所述脱硫机构由多个聚气板按一定间距纵向设置,所述聚气板上设有多个聚气孔,所述聚气孔为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的锥形孔,多个所述聚气板上的聚气孔彼此呈交错设置,所述聚气孔顶端设有喷头,所述脱硫机构下侧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侧设有脱硫区,所述脱硫区四周设有聚液区,所述脱硫区底端设有分离器,所述脱硫区一侧设有进口,所述脱硫装置顶端出口设有除尘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壳体、扇叶装置和毛刷,所述壳体设置在脱硫装置顶端出口上,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均设有镂空支架,所述镂空支架上设有扇叶装置,所述扇叶装置下侧设有多个毛刷,所述壳体底端一侧均布设有多个排液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气板采用为圆形或方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汽包为圆筒状容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装置底端轴截面为凹字形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扇叶装置和毛刷均采用丁基橡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冷激和合理利用反应热,降低能耗,实现了焦炉煤气甲烷化反应工艺的无循环化,通过聚气孔将气体分散,降低了气体的流速,经过喷淋脱硫,提高了脱硫效率,通过除尘装置,消除含尘雾滴大量排放的问题,增加了除尘效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系统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智慧龙机械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智慧龙机械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5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