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电气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5572.4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3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涛;刘勇;沈燕虎;李涛;吴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勇 |
主分类号: | F04B43/00 | 分类号: | F04B43/00;F04B53/00;F04B49/08;F04B45/047;F04B39/10 |
代理公司: | 32231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姗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气泵 中空内腔 橡胶塞 输送装置 输液管道 体内 储液囊 输液针 转向阀 壳体 囊体 流体输送装置 存储液体 壳体一端 流体接触 驱动装置 微型流体 漏气 穿入 进气 能耗 橡胶 节约 转换 能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气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中空内腔,壳体一端设有用于给中空内腔充入气体的压电气泵,壳体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柔性储液囊,柔性储液囊包括橡胶塞和连接在橡胶塞上的囊体,橡胶塞设置在壳体上远离压电气泵的一端,囊体置于中空内腔中,输送装置还包括输液管道,输液管道前端设有输液针,输液针从橡胶塞穿入至囊体内,压电气泵和中空内腔之间设有转向阀,本发明的压电气泵内部不和流体接触,不需要根据液体的种类更换泵,节约成本,转向阀自身的结构就能实现进气和漏气的转换,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能耗低,节省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气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体输出装置采用泵将液体抽取出来,这种情况下泵和液体直接接触,对泵产生腐蚀等影响,同时,不同的液体不能使用同一个泵,需要更换泵,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液体输送装置泵需要更换,成本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基于压电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压电气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中空内腔,所述的壳体一端设有用于给中空内腔充入气体的压电气泵,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用于存储液体的柔性储液囊,所述的柔性储液囊包括橡胶塞和连接在橡胶塞上的囊体,所述的橡胶塞设置在壳体上远离压电气泵的一端,所述的囊体置于中空内腔中,所述的输送装置还包括输液管道,所述的输液管道前端设有输液针,所述的输液针从橡胶塞穿入至囊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电气泵和中空内腔之间设有转向阀,所述的转向阀上设有与与压电气泵相通的压电泵进气口、与中空内腔相通的输气口和用于将气体泄出的漏气口,所述的转向阀内设有转换机构,所述的转换结构将输气口与压电泵进气口或漏气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阀中间设有弹性膜片,所述的压电泵进气口和漏气口分别位于弹性膜片的两侧,所述的输气口和漏气口位于弹性膜片的同一侧,所述的弹性膜片将转向阀的阀腔分隔成靠近压电泵进气口的进气腔和靠近漏气口的漏气腔,所述的进气腔内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的漏气腔内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的第二凸起上设有与漏气孔相通的通孔,所述的弹性膜片在初始状态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紧贴,所述的弹性膜片在与第一凸起紧贴的部分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凸起正对输气口,所述的第二凸起正对压电泵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液管道内部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空内腔的腔壁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的压电气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的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压电气泵内部不和流体接触,不需要根据液体的种类更换泵,节约成本;
(2)转向阀自身的结构就能实现进气和漏气的转换,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能耗低,节省能源;
(3)挤压力可以通过控制器根据用户需求预先设定并由气压传感器形成反馈控制,控制精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压电气泵的微型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转向阀在进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向阀在漏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勇,未经刘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55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砌筑过程中燃烧室吹风清扫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空调室内壁挂机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