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智能双阶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028.3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1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艳;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4;C12M1/21;C12M1/107;C12M1/02;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李魏英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智能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智能双阶脱硫装置,包括生物反应器,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内的底部设置有内置换热机构,上部设置有软水消泡喷淋机构和循环液喷淋机构,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内的液面以上设置有泡沫传感器,该泡沫传感器接入控制器,所述的软水消泡喷淋机构和循环液喷淋机构均通过控制器控制,细胞监测仪设置在生物反应器的外部,与细胞监测仪连接的监测探头位于生物反应器的内部,并与液面接触,该细胞监测仪监测的数据通过显影机传输至计算机中。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生物反应器发泡预感知及智能消泡的目的,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提升系统智能监控水平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智能双阶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沼气脱硫技术中,有干法脱硫、湿法脱硫和生物脱硫,还有一种是双碱法脱硫,即碱法+生物法,进行双阶脱硫,原理就是在吸收塔内碱液与沼气接触吸收硫化氢变为富液,富液进入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处理后又转变为碱液(也叫贫液)再循环进入吸收塔的过程。此法主要设备即吸收塔与生物反应器。
在曝气涌入的其它酸性气CO2(生物反应器需通过曝气向生物系统供氧)、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硫化亚铁颗粒、系统溶液浓度发生变化、系统运行中无机盐的产生Na2SO4、FeSO4等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发泡。
现有技术缺点:
1、生物反应器冒泡问题无法预知,没有提前预警,一旦发生整个反应器无法继续工作,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生物反应器停车,造成运行成本增加50%;
2、生物反应器内部微生物菌群生长情况无法判断,没有监测数据就没办法对整个微生物系统进行控制,也不了解在运行过程中的菌群生长曲线,也无法实现提前预警、提前控制,更加无法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沼气智能双阶脱硫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沼气智能双阶脱硫装置,包括生物反应器,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内的底部设置有内置换热机构,上部设置有软水消泡喷淋机构和循环液喷淋机构,在所述生物反应器内的液面以上设置有泡沫传感器,该泡沫传感器接入控制器,所述的软水消泡喷淋机构和循环液喷淋机构均通过控制器控制,细胞监测仪设置在生物反应器的外部,与细胞监测仪连接的监测探头位于生物反应器的内部,并与液面接触,该细胞监测仪监测的数据通过显影机传输至计算机中。
所述的软水消泡喷淋机构包括软水喷淋管和软水喷头,沿软水喷淋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数个软水喷头,该软水喷淋管的一端延伸至生物反应器的外部通过第一调节阀后与软水喷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该软水喷淋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软水的水源连通。
所述的循环液消泡喷淋机构包括循环液喷淋管和循环液喷头,沿循环液喷淋管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数个循环液喷头,该循环液喷淋管的一端延伸至生物反应器的外部通过第二调节阀后与循环液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该循环液喷淋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液的水源连接,所述的软水喷淋管与循环液喷淋管平行设置,且位于循环液喷淋管的上部,软水喷淋水泵和循环液喷淋水泵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内置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该换热管在生物反应器内连续折弯,所述换热管的热水出水口和冷水进水口均设置在生物反应器的外部,所述冷水进水口位于热水出水口的下部,在该热水出水口处依次安装有出水阀和循环水泵,冷水进水口进水口安装有进水阀,还包括一温度变送器,该温度变送器安装在生物反应器外的底部,用于显示换热管的温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实现生物反应器发泡预感知及智能消泡的目的,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
2、提升系统智能监控水平,对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微生物反应进行在线映像监测,使得系统菌群生长状态更加直观,便于优化及控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