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凝胶改性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693.2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9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朗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38/08;C04B14/18;C04B16/02;C04B38/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张东浩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信环西路19号泰达服务***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改性 膨胀 珍珠岩 保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以及工业节能保温用的气凝胶改性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包括膨胀珍珠岩粉、气凝胶中间体、水泥、混料A、水、陶瓷纤维棉与木质纤维棉中的一种或两种,其制备方法为:将膨胀珍珠岩粉、气凝胶中间体、水泥、陶瓷纤维棉与木质纤维棉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均匀,加水搅拌均匀,加入混料A,搅拌均匀后,采用模具压制成型,烘干后进行晾晒至完全干燥即可。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膨胀珍珠岩保温板产品的导热系数与含水率,抗弯、抗拉强度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以及工业节能保温用的气凝胶改性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能源的日益紧缺已成为世界范围性的问题,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以及节约能源已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能源贫瘠的国家,因此,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高效隔热材料是节约能源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目前国内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上,所采用的有机保温材料包括发泡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发泡等。有机保温材料保温性能优越,但是防火性差,导致火灾频发,并且此类保温材料在火灾中受热后强度迅速降低,易脱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无机保温材料防火等级可以达到A1级,本身不燃、不发烟而且热稳定性好,也不会因为高温而损失强度。因而从节约能源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建筑用无机保温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
无机外墙保温材料耐火、环保、强度高、寿命长,但是往往韧性差、容易发生应力断裂,导热系数高、导致保温层过厚,急需解决方案。
作为无机保温材料的一种,膨胀珍珠岩以其轻质(堆积密度150~ 250kg/m3)、较低的导热系数(0.058~0.072W/m·K)、化学稳定性好(pH=7)、耐受温度范围广(200~800℃)、不燃(防火等级A级)、无污染、环保、寿命长等特点受到建筑外墙保温行业的关注。然而,若能够进一步降低该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材料的吸水率,增强其韧性与强度,将进一步推动无机保温材料在建筑保温方面的应用。
专利号为20151019854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有机硅防水剂处理降低了板材的吸水率,其体积吸水率可降到5%以下,但此方法所制备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在0.07W/(m·℃)左右,导热系数偏大,保温性能及韧性与强度有待提高。
专利号为20131057727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膨胀珍珠岩外墙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以玻化膨胀珍珠岩、无机结合剂、适量水为原料,所制备的保温板材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而材料的防水性能及机械强度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建筑用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导热系数,提高抗弯和抗拉强度的气凝胶改性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凝胶改性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30~8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粉、2~20重量份气凝胶中间体、10~40重量份的混料A、2~20 重量份的水泥、10~40重量份的水A、陶瓷纤维棉与木质纤维棉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混料A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20~70重量份的硅溶胶、10~50重量份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70~130重量份的水B、0.05~1重量份的聚丙烯酰胺、0.5~10重量份偶联剂A;
所述陶瓷纤维棉与木质纤维棉添加的重量份数之和为膨胀珍珠岩粉、气凝胶中间体、水泥重量份数之和的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朗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朗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