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隐形应急车道的道路应急系统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798.8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张涛;王国勇;魏洪峰;刘思畅;李卓达;夏雅男;张宁;史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隐形 应急 车道 道路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隐形应急车道的道路应急系统及实现方法,本发明以城市公路原有道路为基础,不改变原有道路宽度与正常行驶的普通车道数,通过临时限定隐形应急车道两侧车辆行驶位置的方式,额外在两条普通车道中间引入一条隐形应急车道;原有两条普通车道被隐形应急车道线被临时划分为三个车道或,即两个普通临时车道和一个隐形应急车道,或者临时占用三条车道中的中间一条,用以应对在拥堵路况下的救援、抢险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隐形应急车道的道路应急系统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应急车道主要在城市环线、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两侧施划,专门供工程抢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援或民警处理紧急公务等紧急状况下的特种车辆使用。
应急车道是公路中的“生命通道”,对于处理各类突发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应急车道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
(1)传统应急车道的正常使用依赖于应急车道的连续完整,然而传统应急车道分布于道路两侧,在道路出口与入口处传统应急车道通常会被打断,而道路的出口与入口相对更容易发生拥堵,因此在道路拥堵时,道路出口与入口会大概率阻碍特种车辆的正常行驶;
(2)传统应急车道占用道路公共空间资源较大,闲置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首先提出了隐形应急车道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种基于隐形应急车道的城市公路应急系统,解决传统应急车道无法处理道路出口/入口拥堵的问题,以及拥堵道路发送突发状况时的救援困难等问题,同时可以提高道路空间的实际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出隐形应急车道概念,即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所述的应急车道是隐形的,不影响道路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当拥堵道路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应急车道才会被启用。
一种基于隐形应急车道的道路应急系统,包括隐形应急车道、突发应急事件警报系统、隐形应急车道控制系统以及隐形应急车道监控系统,所述隐形应急车道位于道路中间,其车道线采用透明设备内埋照明设备进行设计,所述突发应急事件警报系统用于拥堵道路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发出警报,使救援任务开始,并发送信号给隐形应急车道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其开始工作,所述隐形应急车道控制系统根据隐形应急车道监控系统反馈的路况信息,通过控制点亮/熄灭照明设备的方式来实时控制隐形应急车道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的隐形应急车道设计如下:
所述隐形应急车道位于道路中间,在未启用时处于隐形状态,不影响道路上车辆正常行驶;在启用时隐形应急车道线会被点亮,启用后的隐形应急车道属于普通车辆的行驶禁区,隐形应急车道开启后,普通车辆需立即并线进入应急车道两旁的普通临时车道,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具体为:
1)当车道为两条正常行驶车道时,原有两条正常行驶车道将被隐形应急车道线划分为三个车道,所述隐形应急车道占用两条正常行驶车道中间部分,中间一条为隐形应急车道,其占用比例根据实际道路宽度来设计,满足最小宽度大于等于2.5m;
2)当车道为三条以上正常行驶车道时,选择中间的任一条正常行驶车道被设计为隐形车道。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设备的开启或关闭是各自独立的;
进一步的,所述隐形应急车道控制系统根据隐形应急车道的监控系统反馈的路况信息,通过控制点亮/熄灭照明设备的方式来实时控制隐形应急车道的开启和关闭,包括:隐形应急车道控制系统根据隐形应急车道的监控系统反馈的路况信息,开启或关闭救援车辆前后区域的隐形应急车道,以保证救援车辆顺利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未经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城市拥堵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主干线、次干线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