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包装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8898.2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6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俞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蓄电池 包装材料 含有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蓄电池外包装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包装材料及含有该材料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锂电池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安全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铝塑膜作为外壳,铝塑膜通常由六层材料复合而成,从外向内依次为保护层、尼龙层、胶粘剂层、铝箔层、胶粘剂层和最内侧的CPP层六层复合而成,它们的总厚度在80~150μm之间。铝塑膜最外层的保护层需具有极佳的韧性和耐高温性能,尼龙层具有良好的防磨损、防破损功能,中间的铝箔层起阻隔空气、水分的功能,胶粘剂层起到粘合各层的作用,而最内侧的CPP层则起到隔绝电解液腐蚀、融合封口的作用。然而,由于铝箔层具有导电性,当CPP层发生腐蚀或破损时,容易导致电池短路。此外,现有的软包电池结构还包含极耳,成组连接比较复杂,给工程化应用带来了体积增大,体积比能量降低的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CN 103560213 B提供了一种由基材层、接着层、铝箔层、防蚀层、贴合层和内层一起构成从最外层至最内层的铝塑膜迭层结构,其中,防蚀层可有效防止铝箔腐蚀和电池短路,但是由于该结构仍采用铝箔层,在电池发生破损或划伤时,仍存在电池短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铝塑膜复合材料因破损易短路和软包锂电池组成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包装材料,该软包电池包装材料,通过采用不导电的阻隔层材料替代导电的铝,有效规避了电池的短路风险,同时采用导电面集流体的巧妙设计,省去了极耳结构,使软包蓄电池的成组更加简单高效。总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性好、实用性强的包装材料,其在软包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包括复合膜材料和导电集流体材料;所述复合膜材料从外向内依次包括以下迭层结构:保护层、第一胶粘剂层、阻隔层、第二胶粘剂层及热封层;其中,
所述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热封层;
所述第一胶粘剂层,用于黏合所述保护层和所述阻隔层;
所述阻隔箔层,用于为所述蓄电池阻隔水分渗透和空气;
所述第二胶粘剂层,用于黏合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热封层;
所述热封层,用于与蓄电池的电解液接触,用以提高蓄电池的耐电解液性。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5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所述第二胶粘剂层为聚氨酯胶粘剂层或环氧树脂层。
优选地,所述阻隔层为能阻隔水和空气的无机膜层、有机膜层或金属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隔层不导电。
优选地,所述阻隔层厚度为10~200μ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阻隔层厚度为20~100μm
优选地,所述热封层厚度为10~60μm。
优选地,所述导电集流体材料为金属铝、镍、钛、不锈钢、碳布或银。
为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含有第一方面所述的包装材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提供了的软包电包装材料,通过采用不导电的阻隔层材料替代导电的铝,有效规避了电池的短路风险,同时采用导电面集流体的巧妙设计,省去了极耳结构,使软包蓄电池的成组更加简单高效。总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性好、实用性强的铝塑膜包装材料,其在软包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蓄电池的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即并不意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部分对本发明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上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
当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起区分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8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压保护装置以及供电系统
- 下一篇:安全报警装置以及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