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9088.9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瑞华;鞠怀强;陈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A61K45/00;A61K31/7105;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6pd 基因 及其 表达 产物 治疗 直肠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G6PD基因的新型基因载体及其对干扰基因片段的包裹方法,所得产物可特异性的沉默抑制G6PD基因的表达,并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可以协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克服结直肠癌的化疗耐药,实现治疗结直肠癌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使用基因技术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本发明所提供的通过靶向G6PD的基因治疗并联合传统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新方案,可以克服化疗耐药,延缓疾病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
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的肿瘤患者占90%以上,肿瘤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肿瘤化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肠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该领域的医生也同样为化疗中肿瘤耐药问题所困扰。指南推荐的一线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然而其化学治疗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很大部分原因也要归咎于因耐药而导致的复发和转移。然而,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它仍然是当前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对其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的治疗。
因此,要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依赖于基础研究的进展,明确影响疾病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找到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的预测、预后指标及新型药物靶点的研究,是研究工作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结直肠癌治疗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靶向人G6PD基因的干扰核酸载体及其包裹方法,能够特异性的针对沉默抑制G6PD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制备预防结直肠癌的制剂和/或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靶向抑制G6PD基因的干扰序列(shRNA)及干扰材料。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靶向抑制G6PD基因的干扰序列(shRNA)及干扰材料在制备具有预防结直肠癌恶性增殖和/或治疗化疗耐药的结直肠癌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并公开了G6PD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预测和/或防治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靶向抑制人G6PD基因的干扰材料及其包裹方法,能够特异性的针对沉默抑制G6PD基因的表达,可以在有效治疗结直肠癌的同时,避免其基因治疗的非特异性及副作用。
因此,以下所述应用均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G6PD基因在制备预测结直肠癌的制剂和/或在制备防治结直肠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G6PD基因表达产物在制备预测结直肠癌的制剂和/或在制备防治结直肠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G6PD基因抑制剂或G6PD基因表达产物抑制剂在制备预测结直肠癌的制剂和/或在制备防治结直肠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上述G6PD基因是指人G6PD基因。
其中,所述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所述预防结直肠癌是指预测和/或防止早、中期结直肠癌的恶性增殖。所述治疗结直肠癌是指治疗和/或克服奥沙利铂化疗耐药晚期结直肠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未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9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能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