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9488.X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骥;王友涛;王立军;薛铖;李佰西;尹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结构 多层组合式 防水施工 伸缩缝 防水卷材 止水带 开挖 混凝土调平层 浇筑混凝土 基础结构 结构领域 素砼垫层 第一层 泡沫板 伸缩 钢剪 基槽 接缝 盲沟 铺筑 铜板 浇筑 防水 施工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基础结构接缝的布置或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一种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在地下结构(11)开挖至基槽面(12),其特征是:还包括如下依次实施的步骤:a.开挖盲沟层;b.浇筑素砼垫层;c.满铺第一层防水卷材;d.设置伸缩铜板;e.设置第一道止水带;f.设置钢剪销;g.设置第二道止水带;h.满铺泡沫板;i.浇筑混凝土;j.满铺第二层防水卷材;k.铺筑混凝土调平层。本发明施工简便,防水质量高,便于后期维护,控制成本投入,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结构接缝的布置或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地下结构工程日益规模化、复杂化,城市用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主流趋势。但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如何保障结构防水质量是困扰施工的一大难题。受地质条件变化、地基累积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影响,地下结构在建成使用后一段年限内就会出现渗水、漏水情况,尤其是在结构伸缩缝位置尤为明显。目前随着国内地下结构的大量建设和投入使用,结构渗漏现象发生日趋增多,结构堵漏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但都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渗漏,且事后堵漏的代价高昂。因此,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事先控制、能从源头上对结构渗漏进行控制的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简便、防水质量高、便于后期维护、控制成本投入、适用范围广的基础接缝结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地下结构多层组合式伸缩缝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在地下结构开挖至基槽面,其特征是:还包括如下依次实施的步骤:
a. 开挖盲沟层:在基槽面上开挖盲沟层,在盲沟层内埋设盲沟作为排水沟,盲沟包括至少一条横向的盲沟和至少一条纵向的盲沟,横向的盲沟之间互相平行,纵向的盲沟之间互相平行,横向的盲沟和纵向的盲沟互相贯通,至少有一条盲沟汇入水泵房的入水口;盲沟的设置形式没有特殊要求,设置的数量、宽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需保证最终接入水泵房即可,盲沟起第一层防水作用;
b. 浇筑素砼垫层:在盲沟上浇筑整体的素砼垫层,隔绝基槽面和结构底板;素砼垫层起第二层防水作用,同时为后续的上部结构施工提供作业面;
c. 满铺第一层防水卷材:在素砼垫层上满铺第一层的防水卷材;第一层的防水卷材起第三层防水作用;
d. 设置伸缩铜板:在伸缩缝的位置设置贯通伸缩缝且可伸缩的铜板,铜板的两端分别置于伸缩缝两侧的外部,铜板的中部拱起设于伸缩缝内;铜板上设置结构底板,相邻的结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伸缩缝;铜板起第四层防水作用,同时铜板的中部拱起在伸缩缝两侧的结构底板出现反向运动或相向运动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拉伸或收缩,防止铜板被挤压破坏,仍可起到防水作用;
e. 设置第一道止水带:在铜板的上方设置第一道贯通伸缩缝的中埋式止水带;第一道中埋式止水带起第五层防水作用;
f. 设置钢剪销:在第一道中埋式止水带的上方设置钢剪销,钢剪销包括柱体和套筒,柱体埋设在一块结构底板内,套筒埋设在相邻的结构底板内,柱体套在套筒内两者形成间隙配合且柱体沿套筒内壁滑动;当相邻的两块结构底板发生相对运动时,柱体沿套筒内壁滑动,起到一定的抗差异沉降的作用;
g. 设置第二道止水带在钢剪销的上方设置第二道贯通伸缩缝的中埋式止水带;第二道中埋式止水带起第六层防水作用;
h. 满铺泡沫板:各层防水之间必须保障一定的竖向垂直间距,确保浇筑底板时混凝土能充分密实,每层防水之间的竖向垂直间距即伸缩缝内满铺泡沫板;泡沫板用于隔离相邻的两块结构底板,避免相邻的结构底板直接接触,同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防止相邻的结构底板因受挤压而破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9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窨井盖管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下振动台下凹式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