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及其在医疗用途上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9916.9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儒旭;桂宗彦;荒井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67/04;C08L89/00;A61L27/54;A61L27/56;A61L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质 薄膜 磷酸盐缓冲溶液 聚乳酸树脂 聚乳酸 重均分子量 平均粒径 医疗领域 医疗用途 不变性 降解 应用 蛋白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聚乳酸树脂和蛋白质的薄膜,所述蛋白质的平均粒径为0.1‑300nm,所述聚乳酸重均分子量5万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80%的蛋白质存在于距薄膜的单个或两个表面的深度在4μm以内的范围。蛋白质的80%以上会在15天内进入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且蛋白进入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后,1h内不变性。聚乳酸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部分或全部降解。该含有聚乳酸树脂和蛋白质的薄膜可以在医疗领域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薄膜。
背景技术
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机械强度,在人体内可降解成乳酸,并且通过代谢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如:伤口缝合,药物缓释,心脏支架等。
CN201410476128.5采用静电纺丝法,将聚丙交酯、人造蛋白以及纯天然胶原蛋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高分子溶液;将所述高分子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静电纺丝薄膜;将得到的静电纺丝薄膜烘干后得到一种含蛋白质的薄膜,可作为神经外科术后防粘连膜使用。上述专利在制备薄膜时使用有机溶剂,所得的静电纺丝薄膜不可避免有有机溶剂残留,作为神经外科术后防粘连膜使用,对于患者存在安全隐患。
CN201410814946.1采用熔融共混法,将蚕丝蛋白与聚L-乳酸在聚L-乳酸熔融温度以上进行高分子加工,将蚕丝蛋白混入聚L-乳酸中,得到的共混物可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应用。上述专利的蚕丝蛋白作为热共混改性剂和聚乳酸熔融共混,不能起到蛋白质药物治疗的作用。
CN201310294390.3采用溶剂浇铸法和粒子沥滤法制备PLGA无孔薄膜和多孔薄膜,将制备的PLGA无孔薄膜和多孔薄膜通过压制法,得到一种可控生物降解的PLGA内孔梯度膜,可作为组织修复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局部药物传递辅助材料使用。上述专利在溶剂浇铸时使用有机溶剂,所得的PLGA内孔梯度膜作为组织修复材料、药物缓释材料、局部药物传递辅助材料使用,对于患者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发现现有技术中,含蛋白质的聚乳酸薄膜内残留有会对人体产生有毒、有害的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等;在聚乳酸薄膜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使在聚乳酸薄膜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使蛋白质失去医疗效果等缺陷。限制了其在卫生护理、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所述的薄膜含有聚乳酸树脂和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薄膜,所述的薄膜含有聚乳酸树脂和蛋白质,所述的蛋白质的平均粒径为0.1nm-300nm。所述的聚乳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5万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的蛋白质的平均粒径是通过光散射技术测得的水力学直径。水力学直径是一个和真实颗粒具有相同扩散速率的假想球体的直径,基于布朗运动,由Stokes-Einstein方程计算得到,常采用光子相关光谱法测定胶体等超细颗粒的水力学直径。
上述的水力学直径受温度、溶液pH、和/或溶液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本发明中所述的蛋白质的平均粒径通过纳米粒度分析仪(动态光散射法)将一定量的蛋白质分散于PBS缓冲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25℃下测试得到。所述PBS缓冲溶液每升含磷酸二氢钾0.27g、磷酸氢二钠1.42g、氯化钠8g、氯化钾0.2g,使用1mol/L的盐酸将所述PBS缓冲溶液pH调至7.4。
降低蛋白质的平均粒径的尺寸,使蛋白质更容易进入薄膜,有利于提高所述薄膜内蛋白质的体积含量。本发明中,优选,蛋白质的平均粒径为0.1nm-100nm。考虑到进一步增大薄膜蛋白质的负载量,本发明中,上述蛋白质的平均粒径为0.1nm-50nm,更进一步优选为0.1nm-20nm。
关于聚乳酸树脂的分子量,从提高成型加工性和力学性能的角度上考虑,优选重均分子量5-50万,进一步优选重均分子量8-30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99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