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封闭式双极电极阵列的分析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0261.7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栋;云山;郭探;何磊;朱秀芳;李彦兴;李华举;张世忠;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G01N27/26;G01N21/6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封闭式 电极 阵列 分析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闭式双极电极阵列的分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承载层上的信号池(10)阵列、检测池(11)阵列,所述信号池(10)包括双极电极的信号采集端(5)以及驱动电极A(7),所述检测池(11)包括双极电极的检测端(6)、驱动电极B(8)以及参比电极(9),双极电极的信号采集端(5)、检测端(6)通过承载层上的导电层(2)相连接,驱动电极A(7)、驱动电极B(8)通过承载层上的导电层(2)与外界电源连接,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封闭式双极电极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所采用的检测装置会导致双极电极上电位漂移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分析检测精度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封闭式双极电极阵列的分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封闭式双极电极是双极电极的一种,电极的两端物理隔离仅通过导线相连接,在一定的电压下电极的两端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分析检测平台,常利用双极电极信号端产生的诸如电致化学发光、电致荧光、电致变色等作为检测信号来反映双极电极检测端的情况。封闭式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极两端信号的互相干扰,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增加应用的范围。结合阵列的形式构建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多目标的高通量可视化检测,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封闭式双极电极的两端的尺寸对信号的影响非常大。采用传统微加工、蚀刻等方式来精确控制其尺寸无疑会大大增加其制作的难度与成本;另外,绝缘封闭式双极电极两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也需要增加额外的工序,这同样会增加装置的制作难度和成本。因此,非常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商业化应用。
封闭式双极电极在进行分析检测时,传统的做法是将驱动电极做的足够大或者采用非极化电极材料来稳定获得稳定的电位,然而当电流信号足够大时,尤其是在进行可视化检测需要较高的电流通过时会出现双极电极上电位的漂移,非常不利于精确的分析检测。因此,亟待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封闭式双极电极阵列的分析检测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封闭式双极电极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所采用的检测装置会导致双极电极上电位漂移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分析检测精度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封闭式双极电极阵列的分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对称设置在承载层上的信号池(10)阵列、检测池(11)阵列,所述信号池(10)包括双极电极的信号采集端(5)以及驱动电极A(7),所述检测池(11)包括双极电极的检测端(6)、驱动电极B(8)以及参比电极(9),双极电极的信号采集端(5)、检测端(6)通过承载层上的导电层(2)相连接,驱动电极A(7)、驱动电极B(8)通过承载层上的导电层(2)与外界电源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承载层由玻璃基片(1)、绝缘夹心薄膜(3)以及盖片(4)叠加而成,三层材料之间通过空气等离子体键合或疏水作用相互贴合,盖片(4)上微井与绝缘夹心层(3)形成检测池(11)与信号池(10),其容积受微井的大小所控制;盖片(4)上的微井中的孔与玻璃基片(1)上的导电层(2)形成双极电极阵列上的信号采集端(5)、检测端(6),驱动电极A(7)、驱动电极B(8)以及参比电极(9),电极尺寸与距离受到绝缘夹心薄膜(3)在盖片(4)上的微井中的的孔径大小与距离所决定。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所述导电层(2)由铟锡氧化物、或为金、或为铂、或为石墨材料制成,其形状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覆盖上油墨形成保护层,再蚀刻掉(玻璃基片上本身有导电材料如ITO玻璃)不受油墨保护的区域,或在未受保护区域磁控溅射上导电层(玻璃基片本身没有导电层覆盖如Au,Pt,石墨)。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0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