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3034.X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褚濛;宋晓冰;葛鸿辉;李韶平;李磊;马波;叶志燕;陈思佳;冷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B5/23 | 分类号: | E04B5/23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钢板 混凝土 组合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背景技术
钢板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较高的承载力以及便于施工等特点,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构造为底部完整的钢板,钢板上焊接单向的T型钢(既可保证钢板吊装的刚度又可提高楼板承载力),顶部配有双向钢筋。该楼板构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该楼板构造具有明显的单向性。而实际结构中,楼板的尺寸和边界条件决定了大部分楼板受力应是双向板,构造上的缺陷将极大地影响楼板的传力,从而影响楼板的整体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第二,楼板承受平面外剪力作用时,单向T型钢的存在,打断了斜截面受压混凝土短柱的连续性,影响楼板抗剪能力。第三,实腹T型钢的存在导致了楼板底部钢筋的单向分布,对底部钢筋的双向约束不利,同时也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双向自由流动,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因此,急需发明一种既满足施工、吊装及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要求,又从构造上满足双向受力特点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其包括底部钢板、栓钉、底部双向钢筋、双向蜂窝竖板、双向钢板条带、顶部双向钢筋和现浇混凝土;所述底部钢板置于楼板的底部;所述栓钉是按一定间距焊接在所述底部钢板上的抗剪件;所述底部双向钢筋是现浇混凝土中双向布置的底部钢筋,位于所述底部钢板之上;所述双向蜂窝竖板是由钢板切割而成,双向布置垂直焊接在所述底部钢板上的蜂窝状竖板;所述双向钢板条带是宽度较窄的钢板条带,分别双向垂直焊接在蜂窝竖板顶部,增加蜂窝板的刚度;所述顶部双向钢筋是现浇混凝土中的上部钢筋,双向布置;所述现浇混凝土为待所有其他部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现浇而成。
优选地,所述底部钢板为完整钢板,通过栓钉与现浇混凝土进行连接和传递剪力,从而形成整体。
优选地,所述双向蜂窝竖板是由钢板切割而成,双向布置垂直焊接在所述底部钢板上的蜂窝状竖板,便于底部双向钢筋的双向布置以及现浇混凝土的双向自由流动,保证现浇混凝土的密实。
优选地,所述双向蜂窝竖板通过顶部焊接双向钢板条带增加刚度,从而保证吊装钢板的顺利和控制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既满足施工、吊装及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要求,又从构造上满足双向受力特点。
2、本发明提供的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底部钢板双向刚度较好,方便吊装到位,且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模板,方便施工、降低模板成本;双向蜂窝竖板及其顶部钢板条带组合既能保证底部钢板刚度、减少用钢量,又能方便混凝土浇筑时的流通和底部钢筋的穿过;本发明从构造上保证了组合楼板的双向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了组合楼板双向受力时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钢筋和钢板部分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施工及混凝土浇筑顺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双向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其包括底部钢板(1)、栓钉(2)、底部双向钢筋(3)、双向蜂窝竖板(4)、双向钢板条带(5)、顶部双向钢筋(6)和现浇混凝土(7);所述底部钢板(1)是组合楼板中的主要组成部件,置于楼板的底部;所述栓钉(2)是按一定间距焊接在底部钢板上的抗剪件;所述底部双向钢筋(3)是现浇混凝土(7)中双向布置的底部钢筋,位于底部钢板(1)之上;所述双向蜂窝竖板(4)是由钢板切割而成,双向布置垂直焊接在底部钢板(1)上的蜂窝状竖板;所述双向钢板条带(5)是宽度较窄的钢板条带,分别双向垂直焊接在蜂窝竖板(4)顶部,增加蜂窝板的刚度;所述顶部双向钢筋(6)是现浇混凝土(7)中的上部钢筋,双向布置;所述现浇混凝土(7)是组合楼板的主要部分,待所有其他部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现浇。
底部钢板(1)为完整钢板,通过栓钉(2)与现浇混凝土(7)进行连接和传递剪力,从而形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锯齿刮棒
- 下一篇:油封压装工具(4AT变矩器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