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3151.6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2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关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11352 | 代理人: | 李佳铭,沈汶波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配工艺。
背景技术
通常,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前需进行模具组配及模具与模套的组配。在该组配过程中,目前比较常用的组配方式为冲击压紧方式。通过用锤子敲击模具表面实现模具组配及模具与模套的组配。
然而,冲击压紧方式的过程采用的锤子击打模具端面,不断的击打通常导致模具端面出现凹凸不平整,平面度超出管控标准,致使模具和模垫、模具和挤压筒贴合存在间隙。在挤压生产过程中,因压力作用因素,进而导致模具变形改变或加剧,致使制品形位尺寸、平面间隙、壁厚尺寸、冷接头、压饼等较严重的缺陷。损伤的模具需通过磨床加工恢复,重复加工会致使模具长度尺寸失效而报废,严重影响模具寿命,增加维修时间和成本,而且在打击过程中存在碎片伤人等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组配工艺对模具端面的严重损伤,本发明基于现有工艺的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组配工艺,代替现有的冲击压紧方式,既能将模具、模组组配,减少组配时间,又不影响模具端面的平整度,提高铝型材的成品率,进而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组配工艺,代替现有的冲击压紧方式,既能将模具、模组组配,又不影响模具端面的平整度,进而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配工艺,所述组配工艺包含模具之间的组配及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
所述模具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于第一操作台上,使所述第一模具的凸起部对准所述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远离连接处的端面,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槽部卡合,形成模具组;
所述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包含如下步骤:将所述模具组与模套沿所述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依次放置,将所述模具组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台,将所述模套放置于第二操作台,且控制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所述压力压紧装置施加压力于所述模具组远离所述模套的端面,使所述模具组完全卡入所述模套中,形成模组。
优选地,所述组配工艺包含所述模组的拆分,将所述模组置于所述第二操作台,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向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卡合的端面施加压力,使所述模具组沿远离所述模套的方向平移,分离所述模具组与所述模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连接处设有锁紧部;当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卡合完成形成所述模具组后,所述锁紧部用于进一步固定所述模具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作台在水平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操作台。
优选地,所述模具及所述模具组的端面的平面度小于0.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采用压力压紧方式,代替冲击压紧方式,减少组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有效避免模具端面的变形,控制模具端面的平整度;
3.提高铝型材的成品率;
4.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避免施工时的安全隐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组配工艺,该组配工艺包含模具之间的组配及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该组配工艺进一步包含模组的拆分。
-模具之间的组配
模具之间的组配为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锁紧组合成模具组的过程,该组配过程通过压力压紧装置完成。具体地,该组配过程包含如下步骤: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对齐,并沿压力压紧装置的轴线方向放置于压力压紧装置的第一操作台上,使第一模具的凸起部对准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启动所述压力压紧装置,压力压紧装置向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远离连接处的两个端面施加压力,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在左右两侧的压力作用下平移,第一模具的凸起部与第二模具的卡槽部卡合。卡合完成后,继续施加压力,保持5秒时间。随后,松开压力压紧装置,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卡合锁紧形成模具组。当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卡合完成后,取下形成的模具组,用扳手进一步固定设置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连接处的锁紧部,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的组配强度。
-模具与模套之间的组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螺旋面挤压工艺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