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3678.9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潘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上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4 | 分类号: | B65H75/14;B65H7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7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结构 塑料 卷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塑料卷轴,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卷取部以及沿横向方向平行设置在卷取部两端的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第一圆片部上和第二圆片部上分别布置有2个以上的窗口即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第一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出筋,至少部分的第二窗口的周边外侧位置设置有第二凸出筋,第二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凸出筋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这样,能够在保证必须的结构强度及保证不能变形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或者说供应价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盘放电子元件载带的塑料卷轴。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元件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经常使用到载带便于电子元件的运输以及便于将电子元件自动安装到电路板的表面。而为了使载带能够有序的摆放,则需要将载带盘绕于卷轴上。所述卷轴的结构一般包括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卷取部以及沿横向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卷取部两端的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所述卷轴采用塑料注塑而成。
发明人从事塑料卷轴这种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已经将近30年,在这30来年的经营生涯中,在保证塑料卷轴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所述卷轴的重量是我们不断努力改进的方向。八十年代生产的直径为178mm的标准卷轴产品的单重一般在50克以上,由于用材量大为此也比较容易保证其结构强度。由于早期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即回收成本比较低,塑料卷轴一般可以回收反复利用,但近十多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塑料卷轴使用企业例如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已经逐渐放弃回收利用而是将卷轴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在此市场变化中不断降低卷轴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不仅成为塑料卷轴使用市场的硬性需求而且也是卷轴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竞争的必杀技。本发明人主持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塑料卷轴产品,从15年前的30多克再不断地降到25克、22克、20克、18克、15克,可以说每2到3克左右重量的降低都花费了至少3年时间做实验,而且每次都必须花费至少500万元左右的投入。
发明内容
在保证必须的结构强度及保证不能变形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或者说供应价格,除了采用自动化或智能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能外,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降低塑料卷轴产品本身的耗材量或者说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们前期开发的卷轴产品中,采用比较优质的塑料材料从而减薄卷取部及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厚度进而减轻卷轴的重量,现有材料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值;再一种方案是降低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从而降低卷轴产品本身的耗材量或者说重量,但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也不可能无限制地降低,降低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就意味着结构强度降低、容易变形以及注塑模具的制造难度大大加强、生产效能也会随之降低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此,为了降低重量,在所述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上进一步设置减重窗口就成为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即还可以进一步对卷轴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使之不仅具有较好的制造效能,而且制造出的成品不易变形和开裂。为此,进一步改进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机械结构从而进一步减重,也是发明人多年来不断努力的方案。例如就如何改进卷轴的结构从而降低卷轴的重量,本发明人前期已经申请了几个专利技术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320854385.9、201520019454.3的实用新型专利,但利用这些方案制造产品时,当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的壁厚接近0.5毫米(直径为178mm的标准塑料卷轴产品),并通过在它们上面开设多个窗口或加大窗口面积的方式以减重时,其单件重量少于20克之后,就会出现生产效能明显降低、不容易脱模,第一圆片部和第二圆片部就会出现容易变形和断裂等各种问题,特别是第二圆片部在生产使用中卷绕载带或释放载带时,需要被多次掰弯从而非常容易折断。在不断的试验中发现,壁厚减薄与减重窗口的面积大小、减重窗口的数量及其分布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矛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上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上井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3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