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4149.0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江军潮;吴志坚;马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2 | 分类号: | G01G17/02;G01G13/24;G01G2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监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料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属于绕线电子中轴筒铜线余料的监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会涉及到称重仪器,称重仪器能实现原料等称重。传统的称重仪器无法适应生产线的配合使用,尤其是涉及到需要精密度的生产线。
传统的称重仪器一般称重行程较大,从而会导致称量精度差;称重仪器与外部设备无信息互通,无法实现自动化;工业载料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易造成仪器损坏。
尤其是针对线圈类的称重监控,线圈是由轴筒铜线绕制成型的,而监控主要是通过称量轴筒铜线剩余重量从而实现提醒更换。众所周知,轴筒铜线未进行绕制前较重,而绕制线圈后轴筒上仅余少部分铜线,此时较轻,较重时的轴筒铜线称重对监控毫无异议,因此大行程的称重仪器不适用。而小行程的称重仪又无法适应较重的轴筒铜线。
本发明基于传统称重仪的上述不足,进行了相关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监控装置的称量行程大、称重监控精度低、与外部设备关联性差的情况,提供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用于对轴筒铜线余料进行称重监控,其包括测量仪器主体,包括:
所述测量仪器主体包括称重机构、主控机构和通讯模块,
其中,所述称重机构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测量仪器主体的称重盘,所述测量仪器主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称重盘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和用于对称重盘进行称重限位的限位导柱,
所述主控机构包括微处理器、显示屏、操控面板和报警器,
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显示屏、操控面板、报警器及通讯模块相连,
所述测量仪器主体内还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称重传感器、微处理器、显示屏、操控面板、报警器及通讯模块供电相连。
优选地,所述微处理器内设有称重报警阀值模块。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与外部载卸料机构相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称重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导柱位置相匹配的限位防撞块及与所述称重传感器位置相匹配的传感器防撞块。
优选地,所述操控面板上至少包括复位按钮、清零按钮及校验按钮。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包括CAN bus接口、RS232接口和I/O接口。
优选地,所述通讯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
一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的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重限制步骤,限位导柱对称重盘的称重行程进行限位,称重限定值为20kg,轴筒铜线总重量低于20kg进行有效称重;
S2 阀值设定步骤,微处理器内设有称重报警阀值模块,其内设有报警阀值,当轴筒铜线总重量低于报警阀值时,通过报警器报警提醒换料。
优选地,包括:S3自动换料步骤,通讯模块与外部载卸料机构相通讯连接,当轴筒铜线总重量低于报警阀值时,微处理器通过通讯模块向外部载卸料机构发出换料指令,外部卸载料机构实现自动换料。
优选地,包括:S4阀值设定及记录步骤,通讯模块与外部控制系统相通讯连接,微处理器将称重数据实时反馈,由外部控制系统实现记录,通过外部控制系统对微处理器内称重报警阀值模块进行阀值设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具备限制称重的结构,只有当轴筒铜线总重量低于称重限定时才触发称重,通过降低行程从而提高了称重精确性。
2.采用了防撞结构,降低了放置原料时对限位导柱及传感器的冲击,保护了监控装置。
3.监控装置通过通讯模块能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互联互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中主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中称重盘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密余料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马斯利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4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