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4295.3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6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何美军;郭坤元;穆森;张宇;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葛根 废料 制备 水溶性 纤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粉葛废料的粉碎;2)加入氢氧化钠水解;3)除粉葛废料中的蛋白;4)醇析粉葛废料水溶性纤维;5)真空干燥;本发明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通过从葛根废料中提取水溶性纤维,变废料为有用资源,提高了葛根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了葛根加工的附加值。采用了碱水解提取,同时也得到了不溶于水的葛根膳食纤维,较传统方法相比,同时提高了葛根纤维的总产率。本方法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是豆科植物,属于药食两用植物,我国分布较广,野葛根中含有丰富的葛根淀粉,野葛根中含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物质,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些指标,包括血压、高胆固醇酯和血糖。葛根素的特殊的异黄酮,只存在于野葛中,可能是最有益的物质。研究表明,葛根素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胆固醇。但是我们发现的最大作用是调节血糖。糖尿病和肥胖都会引起血葛根素可以通过合理分布葡萄糖的方法降低血糖,如把它放到有用的地方(肌肉),而减少其在脂肪细胞和血管的分布。
粉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var.thomsonii(Benth.)Vaniot derMaesen)是豆科植物,属于药食两用植物,我国分布较广。主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中药材粉葛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冬两季采挖,除去杂质后,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即可。其性凉,味甘、辛,具有解肌生津、透疹、退热、升阳止泻等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泄泻、高血压等症。
粉葛废料:经过加工制备粉葛淀粉后,过滤后得到的废渣,称之为粉葛废料。葛根淀粉工厂较多。
水溶性纤维:溶性纤维是一种能在水中溶解或者遇水缓慢水解成水溶性分子(或化合物)的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粉碎:将葛根废料粉碎;b.水解:加入葛根废料质量的5-8倍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2-5%;c.除渣:将上步骤的水解液以3000-4000r/min离心分离,除去滤渣;d.沉淀:将上步骤的滤液用醋酸调整pH值,将滤液的pH值调整为5.2-5.4,使葛根蛋白沉淀,用3000-4000r/min离心分离,去除沉淀,得滤液;e.浓缩:将上步骤的滤液用氢氧化钠调整pH值,将滤液的pH值调整为6.9-7.1,浓缩原葛根废料,加入乙醇,沉淀60-90min,然后以3000-4000r/min离心分离;f.干燥:弃上清液,真空度-0.08MPa,75℃干燥90-120min,得到葛根废料水溶性纤维。
本发明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粉碎:将葛根废料粉碎至200-300目;b.水解:加入葛根废料质量的5-8倍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质量分数2-5%,在60-90℃下温度的碱解60-90min;c.除渣:将上步骤的水解液以3000-4000r/min离心分离,除去滤渣;d.沉淀:将上步骤的滤液用醋酸调整pH值,将滤液的pH值调整为5.2-5.4,使葛根蛋白沉淀,用3000-4000r/min离心分离,去除沉淀,得滤液;e.浓缩:将上步骤的滤液用氢氧化钠调整pH值,将滤液的pH值调整为6.9-7.1,浓缩至原葛根废料质量的2-3倍,加入原葛根粉质量的5-7倍的95%乙醇,沉淀60-90min,然后以3000-4000r/min离心分离;f.干燥:弃上清液,真空度-0.08MPa,75℃干燥90-120min,得到葛根废料水溶性纤维。
本发明一种从葛根废料制备水溶性纤维的方法,涉及一种粉葛废料中水溶性纤维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葛废料的粉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4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