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4970.2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鲍鹤鸣;高淑宁;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5/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混合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制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
背景技术
当前,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是从利用传统化石能源逐渐转变为利用清洁能源。而生物质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作为全球第四大能源,能源总量多、利用价值大。
我国广袤的国土中存在着储量丰富、构成各异的生物质资源,其中农作物秸秆是占比较大的一项。近年来,对农作物秸秆作为能源利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方向。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制备需要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干燥等一系列工序。研究表明,在对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如若添加一些低值胶黏剂,可使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成型特性与燃烧特性提升。但是,低值胶黏剂具有较高的胶黏性,使得胶黏剂与农作物秸秆混合时,容易混合不均;并且,胶黏剂的含水率高,难以干燥,相关工艺中的干燥步骤也是一大难题。因此,农作物秸秆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工艺通常成本较高、效率偏低,影响了其应用。
造纸厂黑液是造纸时产生的废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有机物。由于造纸厂黑液呈碱性,需要经过后处理才能够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后处理需要专用设备,且成本较高。
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将造纸厂黑液作为原料来制备木质素的设备及方法。但是,利用造纸厂黑液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设备及方法则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及造纸厂黑液来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设备,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用于以秸秆粉碎物与造纸厂黑液为原料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筒体,呈椭球形,安装在支架上,该筒体的中部外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传动齿;电动机,设置在筒体下方,用于驱动筒体绕中心轴线旋转,具有与传动齿相啮合的输出端,其中,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向该筒体内输入秸秆粉碎物的秸秆输入管,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向该筒体内输入造纸厂黑液的黑液输入管,黑液输入管的端部延伸进筒体内,该端部上设置有多个输入管小孔,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锯齿横隔。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还包括:送风装置,与秸秆输入管连通,用于产生热风并通过该热风将秸秆粉碎物送入筒体。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秸秆输入管及黑液输入管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输入管小孔设置在黑液输入管的端部侧壁上,并沿端部的圆周方向分布。
本发明提供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每条锯齿横隔由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锯齿构成。
发明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由于在筒体两端分别设置了秸秆输入管和黑液输入管,因此能够利用造纸厂黑液,使得造纸厂黑液能够充当粘合剂,让秸秆粉碎物聚集形成颗粒;由于筒体能够在电动机的带动下旋转,因此能够使造纸厂黑液与秸秆粉碎物的混合充分。另外,筒体内壁上设置的锯齿横隔能够在筒体旋转的同时挑起秸秆粉碎物,不仅能够进一步让造纸厂黑液与秸秆粉碎物混合,还能够防止颗粒物因重力作用堆积在筒体底部,避免形成过大的团块,从而保证制备得到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颗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秸秆黑液混合干燥机100包括筒体1、秸秆输入管2、黑液输入管3、电动机4、支架6以及送风装置(图中未示出)。
筒体1呈椭球形,安装在支架6上,该筒体1内部为空腔,中部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一圈传动齿8。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料口(图中未示出)。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筒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多条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锯齿横隔7。在本实施例中,锯齿横隔7的数量为七条,每条锯齿横隔7均由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锯齿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49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水型蹲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固体燃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