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猕猴桃果实纵径性状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6535.3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2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钟彩虹;张琼;黄宏文;刘小莉;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4***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径 分子标记 猕猴桃果实 紧密连锁 果实 位点 性状 主效QTL位点 猕猴桃 表型 方差 引物 应用 筛选 检测 预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猕猴桃果实纵径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根据该分子标记设计的引物为VD‑F:5’‑AGCTCCGGTAGTACTTTACGA‑3’和VD‑R:5’‑TGGCTTCCTTGCTAAACCTAG‑3’。本发明首次定位了猕猴桃中控制果实纵径的主效QTL位点,可解释27.26%的表型方差,通过检测与果实纵径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即可预测猕猴桃果实纵径,进而准确快速对果实纵径进行筛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与猕猴桃果实纵径性状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背景技术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营养,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健康水果。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猕猴桃资源极为丰富,形态和遗传多样性高,中国拥有全世界猕猴桃物种资源总数的96%左右。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选育聚合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对猕猴桃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果实大小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纵径为衡量果实大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果实大小,进而影响果园的单位产量和果农的经济收益。因此,增加果实纵径、增加果实大小对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至关重要,是猕猴桃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猕猴桃育种中,童期长、种植占地面积大等是影响育种效率的主要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性状的选择正在逐渐由表型选择向基因型选择过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利用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个体进行筛选,以达到提高目标性状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近年来,在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中,已成功开发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也日趋成熟。然而,猕猴桃重要农艺性状定位及相关分子标记开发工作比较匮乏。2013年,猕猴桃基因组草图的公布为基因组学研究和猕猴桃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基础。随后,基于构建猕猴桃高密度遗传图谱,开发了3个性别鉴定标记,在育种早期进行性别鉴定,避免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农艺性状QTL定位就是在遗传分离群体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利用QTL作图软件对分离群体的数量性状表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数量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效应。利用遗传连锁图谱,结合表型数据开展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Loci,QTL)扫描,已成为解析复杂数量遗传学规律、有效定位关键农艺性状、开发关联分子标记以及对优良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的有效手段。
目前,对猕猴桃重要品质性状果实纵径的QTL定位以及发掘与果实纵径相关的分子标记研究尚未开展。开展猕猴桃果实纵径的QTL研究,基于QTL位点信息进行分子标记筛选,有助于提高对猕猴桃果实纵径性状选择的育种效率,节约育种成本,提升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猕猴桃第11号染色体第473892个碱基在猕猴桃果实纵径筛选育种中的应用,包括针对猕猴桃第11号染色体第473892个碱基设计的引物在猕猴桃果实纵径筛选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包含有猕猴桃第11号染色体第473892个碱基的猕猴桃序列在猕猴桃果实纵径筛选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与猕猴桃果实纵径性状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引物为VD-F:5’-AGCTCCGGTAGTACTTTACGA-3’和VD-R:5’-TGGCTTCCTTGCTAAACCTAG-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与猕猴桃果实纵径性状QTL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获得:
①使用果实纵径小的山梨猕猴桃‘MT570001’猕猴桃和果实纵径大的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杂交构建F1分离群体。在该群体结果第6年,选择150株F1群体的后代单株为研究对象。
②采集群体150份单株叶片,利用CTAB法提取总DNA。根据RADseq方法构建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山梨猕猴桃‘MT570001’以及150株子代的文库并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6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张生产控制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