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6909.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朴相炫;金斗赫;金东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万都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B62D1/185;B62D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王朋飞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其包括:板支架,其支撑在距离支架上并且具有调节螺栓穿过的第一狭槽,该距离支架被联接至上管的外周表面以面向彼此;固定齿轮,其被联接至板支架,其中固定齿轮具有与第一狭槽对应并且调节螺栓穿过的第二狭槽以及在其相对边缘处形成的第一齿轮齿;以及可移动齿轮,其具有调节螺栓穿过的通孔以及在其相对侧上形成并且与第一齿轮齿啮合的第二齿轮齿。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052136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以用于如本文充分阐述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其中当柱处于倾斜或伸缩操作时,即使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仍然可以平稳地执行锁定和解锁,并且当在倾斜或伸缩操作之后柱被锁定时,即使车辆在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的状态下发生碰撞,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仍然彼此啮合,使得由于碰撞引起的柱的倒塌运动被无误地执行。
背景技术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转向装置100包括:上管105,其位于下管103的周围以围绕下管103的部分;下管103,其围绕转向柱101并且能够移入上管105中;安装支架107,其安装在车辆主体上以支撑上管105并且在其下侧上具有支撑部108,支撑部108具有穿过其形成的狭缝125;铰链支架109,其被安装成连接与下管103连接的铰链117和车辆主体;下支撑构件111,其被固定至上管105的下部并且具有在其相对的侧上形成的狭槽119;调节螺栓127,其穿过下支撑构件111的狭槽119并且被紧固至固定螺母123;凸轮131,其被固定至可移动齿轮块129并且安装在调节螺栓127上,其中当被解锁时,凸轮131通过其前表面上的突出部形成用于倾斜和伸缩调节的间隙;调节杆133,其具有与凸轮131对应的结构并且安装在调节螺栓127上;以及调节螺母123,其与衬套135一起安装在调节螺栓127的远端端部上并且安装在调节杆133的外侧上。
倾斜和伸缩锁定装置包括:可移动齿轮块129、第一伸缩固定齿轮113、第二伸缩固定齿轮115、第一倾斜固定齿轮137以及第二倾斜固定齿轮139。
可移动齿轮块129被安装在调节螺栓127上;第一伸缩固定齿轮113被固定至下支撑构件111的外侧;第二伸缩固定齿轮115被水平地安装在可移动齿轮块129的内侧上并且与第一伸缩固定齿轮113啮合;第一倾斜固定齿轮137的形状是弧形并且被固定至安装支架107的支撑部108的外侧;并且第二倾斜固定齿轮139被水平地固定至可移动齿轮块129的外侧并且与第一倾斜固定齿轮137啮合。
然而,具有上述结构的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转向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柱在倾斜操作和伸缩操作之后被锁定时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时,则柱不会被锁定。
此外,转向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如果在柱被锁定时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的状态下驾驶员使用过度的力操作调节杆,则调节杆或固定齿轮和可移动齿轮块的齿轮齿遭到损坏。
另外,转向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当发生碰撞同时在固定齿轮和可移动齿轮块的齿轮齿的损坏没有被意识到的状态下驾驶时,柱不会被固定使得倒塌运动未被正确地执行,从而导致碰撞过程中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在该背景技术中,本发明的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其中当柱处于倾斜或伸缩操作时,即使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仍然可以平稳地执行锁定和解锁,并且当在倾斜或伸缩操作后柱被锁定时,即使车辆在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在正确位置处未彼此啮合的状态下发生碰撞,可移动齿轮和固定齿轮仍然彼此啮合,使得由于碰撞引起的柱的倒塌运动被无误地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万都,未经株式会社万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6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