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状及球状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光催化剂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7035.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8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明;夏东升;李东亚;金兴智;袁向娟;孙磊;曹刚;蔡雨杰;孙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6 | 分类号: | B01J27/06;B01J35/08;B01J35/02;B82Y40/00;C02F1/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0 | 代理人: | 王俊杰 |
地址: | 430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状 biocl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花状及球状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光催化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化石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前提下,催生了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绿色环境友好型技术,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目前理想的清洁能源,新型光催化剂无疑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目前国际上对TiO2作为光催化剂研究广泛且深入,但是,TiO2带隙能较大,故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nm的紫外光,无法响应可见光,阻碍了它的发展与应用,故制备可以响应可见光的新型光催化材料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氯氧化铋(BiOCl)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然而较低的可见光利用效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目前,国际上多用半导体复合、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掺杂和非金属元素的掺杂等办法来提高光催化剂活性,这些方法减小了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明显提高了光催化剂的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但是这些方法过程繁琐、成本较高、需要大量复杂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花状及球状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使用的原料无毒无害、绿色健康且过程简单,有利于工程化大规模制备,所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花状及球状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水中加入硝酸铋和淀粉,搅拌均匀,得到含铋的混合液;所述硝酸铋和淀粉的质量用量比为:(0.3-5):1;
(2)在步骤(1)得到的所述混合液中滴加氯化物溶液,搅拌均匀,得到含铋的前驱体溶液;
(3)采用碱性溶液及酸液将步骤(2)得到的含铋的前驱体溶液的pH值调为5.0-6.5,搅拌均匀形成反应物;
(4)将步骤(3)所得反应物在150-160℃下进行反应24-30h,得到沉淀;
(5)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沉淀洗涤,干燥,得到花状及球状形貌的BiOCl粉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1)中,所述硝酸铋和淀粉的质量用量比为:(1.5-5):1。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所述氯化物选自氯化钾、氯化钠及氯化铵。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2)中,所述硝酸铋和氯化物的摩尔用量比例为:1:(1-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所述碱性溶液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及氨水,所述酸液选自硝酸。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3)中,所述含铋前驱体溶液混合液的pH值调为6.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步骤(4)中,将反应物在160℃下进行反应24h。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BiOCl光催化剂,所述BiOCl光催化剂为BiOCl微纳米片堆叠成的花状及球状结构,所述微纳米片的厚度为25-30n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BiOCl光催化剂的应用,所述BiOCl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应用于有机废水中降解有机污染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有机污染物选自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及活性艳红。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有机污染物与BiOCl光催化剂的质量用量比例为1:(2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控制Bi(NO3)3溶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淀粉,后将溶液的pH值调节为弱酸性,来获得具有更好光催化活性的不同尺寸和形貌的BiOCl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使用绿色安全的原料、方法简单、过程易于操作、可连续化生产。本方法在进行水热反应的温度仅为150-160℃,能耗较少。另外,其余在制备催化剂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如水,氯化物及碱液、酸液等,均为廉价易得,对环境无污染的试剂,因此很好的体现了本催化剂的环境友好性。并且本方法在制备的过程中步骤简易方便,较为复杂的调节pH值这一步,并不用将其调节到强酸或者强碱,只用将其调节为弱酸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7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