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8198.1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5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吕有厂;尹光志;张东明;王满;张晋京;段守德;孙矩正;王英伟;宋真龙;陈召繁;王玉洁;谢志成;寇建新;刘超;高建成;王峰;李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煤层 液态 二氧化碳 相变 致裂增透 范围 方法 | ||
1.一种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一致裂孔的位置,在该致裂孔的周围钻设若干组对应该致裂孔的观测孔,同一组中的各观测孔与该致裂孔之间的距离相同,致裂孔及与其对应的所有观测孔呈矩形阵列分布;
2)通过对各观测孔进行观测,获得观测数据;
3)所得观测数据稳定后,钻设致裂孔,然后进行致裂;
4)对各组观测孔进行观测,获得用以评估致裂增透范围的致裂后观测数据;
5)确定一二次致裂孔位置,参照步骤1)-4)获得对应二次致裂孔的致裂后观测数据,将对应致裂孔及二次致裂孔的致裂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若二者相似则择一采用;若二者差别较大,则通过定性分析判别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剔除不合理数据;若二者差别较大且通过定性判断后二者均合理,则重新确定一新的致裂孔位置,参照步骤1)-4)获得对应该新的致裂孔的致裂后观测数据;
其中,各观测孔与其对应的致裂孔或二次致裂孔之间的距离为3m、4m、5m、6m、7.2m、9.8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观测孔与其对应的致裂孔之间不设置其他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组观测孔中的一组或多组观测孔同时对应致裂孔及二次致裂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致裂孔、二次致裂孔及与二者对应的所有观测孔以致裂孔与二次致裂孔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数据及致裂后观测数据包括:观测孔内的瓦斯的流量、浓度、负压、 二氧化碳浓度及应力变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定煤层液态二氧化碳相变致裂增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瓦斯的流量、浓度、负压的观测周期及频率为:致裂前至少连续监测10天,监测频率每两天一次,致裂后至少连续监测3天, 频率为每天1次;
对于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时间及频率为:致裂前在15min内取气样监测;致裂后在致裂后15min,30min,1h以及2h后取气样进行监测;
对于应力变化的监测方式:通过对每一组观测孔的其中一个观测孔埋设钻孔应力计监测孔内应力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819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