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锡纳米多孔铜低温键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9171.4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祥;牟运;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603 | 分类号: | H01L21/603;H01L21/3213;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梁鹏,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多孔 低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覆锡纳米多孔铜低温键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摩尔定律受到极大地挑战,现有的二维封装难以满足封装集成的技术要求,与二维封装相比,三维封装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信号延迟短、互连线路短等优点,同时,三维封装能实现异质集成和降低成本,使得产品结构更优良和功能更多元化,材料键合是三维封装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并严重制约着三维封装技术发展,如何实现低温键合、高温服役是三维封装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目前,键合技术主要分为直接键合和间接键合,直接键合主要包括Si-Si直接键合和阳极键合,分别需要高温和高电压来实现键合,难以应用于三维封装,间接键合是指借助中间层以焊料熔化或原子扩散形式实现的键合,主要包括焊料键合和金属热压键合,焊料层一般通过丝网印刷等方式制备,而金属层主要通过溅射、蒸镀、电镀或化学镀等方式制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气氛条件下,键合层金属原子相互扩散而实现键合,当前应用于三维封装的热压键合存在键合温度较高(>400℃)、键合压力偏大(>10MPa)、键合层残余热应力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器件性能与使用寿命;专利CN101853795A提供了一种应用纳米多孔铜的低温键合方法,但纳米多孔铜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阻碍了原子间相互扩散,使得纳米多孔铜极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金属材料熔点随着颗粒尺寸减小而降低)不显著,降低热压键合温度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锡纳米多孔铜低温键合的方法,通过在纳米多孔铜结构表面覆锡,由此解决纳米多孔铜易于氧化、纳米尺寸效应不显著和键合温度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锡纳米多孔铜低温键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对初始衬底进行超声清洗,然后在其表面电镀或溅射沉积铜合金,最后热处理得到附着一层铜合金薄膜的新衬底;
(b)将新衬底置于腐蚀液中,该腐蚀液将腐蚀所述铜合金薄膜中比铜活泼的金属元素,由此得到纳米多孔铜结构;
(c)将带有所述纳米多孔铜结构的新衬底置于镀锡液中镀锡,得到覆锡纳米多孔铜结构的复合层状衬底;
(d)将多个所述复合层状衬底面对面贴合,使得彼此间的覆锡纳米多孔铜结构相接触发生键合反应,由此实现铜和锡的瞬时液相键合,其中,所述键合反应的键合温度大于100℃,键合压力大于5MPa。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铜合金薄膜中铜合金采用Cu-Zn合金、Cu-Mg合金、Cu-Al合金、Cu-Au-Zn合金和Cu-Sn-Zn合金。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选择性腐蚀液采用为HCl溶液、H2SO4溶液、HNO3溶液、NaOH溶液、酒石酸或乙酸。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纳米级的孔洞的直径为5nm~80nm,进一步优选为5nm~40nm。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镀锡采用的方法为电镀或化学镀。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c)中,所述镀锡的镀锡层厚度为300nm~1000nm。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键合反应发生在真空或者氮气、氢气或者甲酸蒸气中。
进一步优选地,在步骤(d)中,所述键合压力进一步优选为5~20MPa,所述键合温度进一步优选为100℃~300℃。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纳米多孔铜材料表面镀锡,降低铜表面易氧化的特点,同时有利于金属原子间易于相互扩散,从而使得纳米尺寸效应更加明显,显著地降低键合温度,同时降低键合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压力;
2、本发明通过利用低熔点金属Sn(熔点为232℃)与Cu在低温下实现Cu/Sn瞬时液相键合的键合反应,从而形成Cu3Sn和Cu6Sn5两种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使得材料具有低温键合,高温使用的性能;
3、本发明通过纳米多孔铜的纳米尺寸效应和Cu/Sn瞬时液相键合来降低键合温度和压力,此外,与Au和Ag相比,Cu价格便宜,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也保证了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整体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反应过程便于质量控制,能高温服役,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9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式千斤顶
- 下一篇:焦炭塔检测提升装置及焦炭塔检测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