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9302.9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谭霖;杨跃新;覃小龙;黄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7/02;C22B30/02;C22B13/02;C22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烟灰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是将铅阳极泥与焦粒、铁屑、纯碱、萤石,按比例混合配料进行熔炼;产出的烟气经余热锅炉降温回收高银烟灰并送底吹炉进行还原熔炼;再将烟气通入电收尘器降温收集烟气中的高锑烟尘形成粗锑白并送入锑精炼系统;再将电收尘出来的烟气外排,从而实现银锑分离。本发明通过改进和完善铅阳极泥中金银和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及金属回收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火法处理铅阳极泥的过程中,通常会产出一种含锑很高的烟气,从这类烟气中回收其锑,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012年06月27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 CN102517449A,公开了一种冶炼烟灰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工艺,是利用湿法与火法相结合的回收技术,将冶炼烟灰加硫酸浆化两次浸出后压滤形成的铅银铋渣经过熔炼、熔铸、电解、精炼、转炉还原熔炼、得到粗铅,冰铜、精铋和银锌渣;上清液加入氢氧化铜沉砷后的砷酸铜渣经二氧化硫沉铜形成含铜砷后液通过浓缩结晶溶解分离得到砒霜和硫酸铜液;沉砷后的铜锌镉液经过两次电积分别得到电解铜和黑铜后依次加入次氧化锌、锌粉进行降酸、高温除铜、低温除镉,得到的海绵镉经过熔炼得到粗镉,硫酸锌液经过浓缩、结晶得到七水硫酸锌。该工艺只是脱对冶炼烟灰的事后处理。工艺复杂,废液处理困难,造成资源浪费及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通过改进和完善铅阳极泥中金银和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及金属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铅阳极泥与焦粒、铁屑、纯碱、萤石,按比例混合配料,再经螺旋输送至富氧底吹炉进行熔炼;
2)向富氧底吹炉中通入氧气,在温度为800-1200℃的条件下熔炼2-6小时,熔炼完成后得熔炼渣、烟气和贵铅,熔炼渣冷却后送危固废仓库堆存;贵铅通过圆盘铸锭机铸锭,然后送氧化精炼系统;
3)步骤2)中,利用烟尘中不同成分冷凝温度差异采用分步冷凝方式,先将富氧底吹炉产出的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降温至400-410℃,因银烟灰比重大,大部分的银烟灰被收集在余热锅炉中,银烟灰回收率大于98%,,银烟灰再经螺旋输送至原料仓库,送底吹炉进行还原熔炼;经余热锅炉降温分离银烟灰后的烟气送入电收尘器,继续降温冷却至375-385℃,烟尘中大部分高锑烟尘将转化为固态,形成粗锑白,收集回收,高锑烟尘回收率大于95%,高锑烟尘送入锑精炼系统做进一步处理;电收尘器出来的烟气经脱硫塔脱硫除尘后经烟囱排放。
所述步骤1)中按比例混合配料为焦粒:1-10%,铁屑:0.1-2%,纯碱:0.1-3%,萤石:0.01-0.03%,铅阳极泥:85-9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以铅阳极泥为原料,充分利用了铅阳极泥的特点,改进和完善铅阳极泥中金银和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技术,使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相比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包括:(1)配料简单,不同元素的富集、还原、造渣、挥发走向和进行程序及程度差别明显;(2)需要消耗的化学试剂的品种和数量少;(3)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效率,对环境十分友好;(4)对原料的适应性好;(5)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从银冶炼烟灰中分离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9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